道家“天父地母”隐喻及其生态智慧解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继禹;;聆听自然 随道而动——简论道教生态智慧的现代价值[J];中国道教;2009年06期
2 项成东;;“心为主”隐喻的认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3 韦新良;;乡村森林生态适宜性定量评价技术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张浩;;中国传统哲学视野下的莎士比亚戏剧主题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刘然;;自觉智慧的启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6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刘书芳;;乡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印记——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10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存娟;;伦理:道教神仙信仰的精神实质[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钟汶;徐忆红;郭宇红;曲本亮;;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生态适宜性分析——以庄河临港工业区规划环评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9 王彤江;;隋唐五代诸家气法的理论基础初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区抴;李子丹;;泰德·休斯诗歌中的道家思想倾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李平;晚唐五代道教修道变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田增志;文化传承中的教育空间与教育仪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余强军;黄元吉内丹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9 王伟;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10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郑伟;论《资本论》核心概念的辩证转化[D];河北大学;2009年
4 张丽芳;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沈从文小说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5 胡志洁;瘿病证治的古代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路洁;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与电影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仕霞;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廊道的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霞,江源,刘全儒,黄秋如,戴泉玉;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2 周爱国,孙自永,徐恒力,徐忠胜;地质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3 侯玲文;“心”义文化探索[J];汉语学习;2001年03期
4 王文斌;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齐振海;论“心”的隐喻——基于英、汉语料库的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3年03期
6 齐振海,覃修贵;“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J];外语研究;2004年06期
7 夏继红,严忠民,蒋传丰;河岸带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8 欧阳志云,,王如松,符贵南;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及其在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9 卢卫中;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J];外语教学;2003年06期
10 张建理;汉语“心”的多义网络:转喻与隐喻[J];修辞学习;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驰;;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2 王耀华;;《老子》生态智慧与生态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3 刘本锋;;对道家生态智慧的解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乐爱国;;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鄱阳湖学刊;2010年01期
5 武军;;试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生态智慧的文化根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1期
6 阚红波;李欣欣;;庄子生存智慧学——让心灵与自然相爱[J];消费导刊;2008年07期
7 刘亚明;胡敏燕;;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陈付娟;;道教生态智慧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8年16期
9 于尚平;;“古兰经”中的生态智慧及其启示[J];中国宗教;2009年02期
10 吕逸新;盖光;;“民胞物与”与中国艺术的生态智慧[J];兰州学刊;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启营;;传统文化·人与自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应有荣;;天台山道家功夫正脊骨法经验简介[A];第八届世界中医骨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者丽艳;胡海明;;道家“物我为一”的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芳;;敬畏、谦卑的生存伦理准则——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丁原明;;朱熹理学对道家、道教思想的援用[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阳;;米修作品中的道家投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7 寇丽芬;党运宽;张玉书;;别有天地非人间——鹿邑陈抟公园规划设计说明[A];河南风景园林——2003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3年
8 廖敏;;道家·健康人格·和谐社会——试论道家文化在健康人格形成中的角色及其社会功能[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罗宗真;;道家学者陶弘景有关遗物、遗迹的考证[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孔令宏;;陆九渊思想与道家、道教[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儒学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中华传统的生态智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潘岳;西方人开始琢磨中国的生态智慧[N];四川科技报;2009年
3 祝志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N];安庆日报;2005年
4 吴福瑞 黄水林 杨晓勤;山绿 水美 人富[N];闽西日报;2005年
5 王喜绒 杨晔;人与自然对立中的和谐[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莉;人与自然的和谐[N];周口日报;2008年
7 赵广平;科学发展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N];新疆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书评人 冯聿峰;人与自然之间:一个难解的结[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翔;源自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N];青海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陈振凯;道家养生与道商论坛举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中国佛教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战佳阳;道家、道教与《黄帝内经》[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3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5 冯晖;京派小说与道家因缘[D];暨南大学;2008年
6 王雪;《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唐秀连;僧肇的佛学理解与格义佛教[D];中山大学;2006年
8 杨颉慧;西汉前期黄老学说下的法律思想与法治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黄梓根;孔老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王军宁;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小蓉;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乔丛滨;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承斌;对道家道概念的浅析[D];安徽大学;2002年
4 王焱;道家自然美学发微[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勇;南北朝形神之辩与先秦道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孙永喜;老子养生哲学思想对现代体育养生观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杨燕萍;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及当代意义[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赢;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审视[D];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
10 曹梅芝;庄子思想的终极关怀精神[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706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0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