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
【图文】:
K錸vecses(2002:57)指出,隐喻是认知现象,其实现形式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其他交际符号,如图像、手势、建筑等。因此,只要某映射的源域或者目标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资源中实现,,我们就可以将其定义为多模态隐喻,而非源域与目标域必须“独占不同符号资源或在不同符号资源中占支配地位”(Forceville & Urios-Aparisi 2009:24)。我们将通过映射方式考察文字与图像所组成的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实现方式。我们首先区分跨模态映射(cross-modal mapping)、单模态映射(mono-modal mapping)和多模态映射(multimodal mapping)。从系统功能角度,文字-图像所构成的多模态隐喻类型为一个可供选择的系统。我们用系统网络将这一选择系统表示为图4。
K錸vecses(2002:57)指出,隐喻是认知现象,其实现形式既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其他交际符号,如图像、手势、建筑等。因此,只要某映射的源域或者目标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符号资源中实现,我们就可以将其定义为多模态隐喻,而非源域与目标域必须“独占不同符号资源或在不同符号资源中占支配地位”(Forceville & Urios-Aparisi 2009:24)。我们将通过映射方式考察文字与图像所组成的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实现方式。我们首先区分跨模态映射(cross-modal mapping)、单模态映射(mono-modal mapping)和多模态映射(multimodal mapping)。从系统功能角度,文字-图像所构成的多模态隐喻类型为一个可供选择的系统。我们用系统网络将这一选择系统表示为图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2 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澄;《午餐》修辞赏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李晓娜;;多模态话语分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海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田灵枝;;人体部位作为源范畴的隐喻构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高蕊;赵滨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6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7 陈瑜敏;;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周国宝;;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马”隐喻对比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雪春;现代汉语等同范畴的语义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德美;球赛新闻报道中战争隐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付瑶;概念整合理论指导下的《红楼梦》歇后语认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崔乃军;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徐艳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吴莎;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模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祖华;多模态话语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荫;上海世博会英文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禹辰;认知视阈下中国政治语篇的隐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蜀君;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广告语篇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2 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3 黄彬瑶;;时政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J];语文学刊;2011年07期
4 潘艳艳;;政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身份构建[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5 孙会军,郑庆珠;系统功能理论与翻译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0期
6 张权,李晨;隐喻的微观对比研究:中英文“风”的映射层面分析[J];外语研究;2005年02期
7 陶文好,施晓盛;汉语成语中的语义转移——以四字格目标域缺失的汉语成语为基点[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马爱德,曾立诚;语言的文化视角与社会符号功能:申小龙的语法理论在系统功能理论框架的解释[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10 李方越;;基于多空间模式解读广告中图像隐喻[J];文教资料;2009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坤;;从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概念隐语的探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刘潇潇;;基于语料库的介词in,on,at间隐喻拓展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周楠;;通感:中英文功能与特点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蒲松龄;;隐喻构建基本要素及其与隐喻理解效果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李永;吴庆波;苏航;;基于虚拟机的动态迁移技术分析和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健;王安民;;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认知语言学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玉蕾;王振华;;类比和概念整合[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王文斌;;同隐喻性·异隐喻性·主体性·主体间性·隐喻间性·主体自洽——对隐喻认知构建与解读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黄华新;徐慈华;;汉语隐喻逻辑表征的个案分析[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江苏 魏文;DNS专家:SpeedDNS[N];电脑报;2002年
2 占林涛;新老总上任一个月,淡季销售增长80%靠什么实现[N];经理日报;2008年
3 评测实验室 秦钢 李韬;中网X-GAP 8500测试手札[N];计算机世界;2005年
4 湖北 杨鹏;使用Squid做代理服务器[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许正文;信息系统选型策略与技巧[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扬锦;汉语词汇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黄孝喜;隐喻机器理解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周海波;中文隐喻加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薄立军;随机方程及其在信用风险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5 韩大伟;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蔡永强;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坤;系统功能理论在科技语篇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佟金泽;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角度解读毛泽东诗词的语言特点[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晓静;汉语隐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姜海燕;朝汉空间概念的隐喻对比[D];延边大学;2004年
5 魏双;体育报道中的隐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马鑫;基于关联理论对英文财经新闻中隐喻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宋佳;隐喻型英文经济学术语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蒲萍;商务英语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马秀莲;英汉财经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石磊;中国成人动作VS情感隐喻产出能力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1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