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方言与客家话的关系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强;达县大树乡方言“呱”的用法分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谢留文;汉语南方方言几个常用词的来历[J];方言;2000年04期
3 马重奇;福建福安方言韵书《安腔八音》[J];方言;2001年01期
4 邢向东;神木方言的代词[J];方言;2001年04期
5 覃远雄;汉语方言否定词的读音[J];方言;2003年02期
6 温美姬,温昌衍;“爸”、“妈"读音小考[J];古汉语研究;2005年03期
7 邵宜;;客赣方言“名词+雌/雄语素”结构不表雌雄现象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范俊军;从词汇看粤北土话与湘南土话的异同及系属[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罗昕如;湘南土话特色词例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徐波;舟山话与普通话的词汇比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Pawel Matulewicz(帕维尔·玛突来维切);吴语瓯江方言韵母演变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毛朋;陕西渭南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斐;陕西潼关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郑宏;陕西蒲城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芸;粤北的一个闽南方言岛——韶关市仁化县长沙背话[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5 彭新凡;广西富川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吴萍;四川仪陇(新城)“永州话”语音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袁先锋;湖南省双峰县花门镇和永丰镇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林春雨;云澳话音系及其与汕头话、厦门话的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9 刘胜利;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10 黄加亮;石城方言词汇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祥武;;潮汕方言淡化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才佳;杨璧菀;;贺州濒危标话方言岛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年02期
3 陈洁汶;;谈方言在报道中的运用——方言词汇使用的现实意义与弊端[J];中国地市报人;2011年07期
4 汪惠迪;;试说“沙茶”[J];咬文嚼字;2011年07期
5 陈郁芬;;潮汕童谣里的古语词和早期方言词初探[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6 林伦伦;潘家懿;;粤东西区的闽语岛链和板块——粤东闽语播迁的地理类型学特征[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春梅;;广西平南官城话古全浊入的送气分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8 刘镇发;;过去130年间客家方言用字的演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张炫;;客赣方言语体标记比较研究[J];大舞台;2011年08期
10 徐小兵;;从语音角度看江苏泰兴方言的局域特征[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明中;;台湾四县客家话舌尖元音的世代差异及其音系学解释[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徐云扬;李蕙心;;梅县客家话舌面声母之发音研究(英文)[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游文良;;再论畲语[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4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5 邓晓华;;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闽关系[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雷楠;;凤凰山畲语词汇析[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7 翁春;;试析中古-m尾韵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发展的不平衡性[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汪应乐;;赣东北方言古见组三四等腭化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温珍琴;;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谢旭慧;程肇基;缪丽s,
本文编号:2576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