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双语词汇记忆表征与翻译词汇转换心理模型

发布时间:2020-02-08 18:38
【摘要】:就翻译的最小单位而言,双语翻译可指两种不同语言词汇之间的匹配转换。这一过程势必涉及译者双语词汇的记忆表征和转换机制。基于这一假设,本文以激活扩散模型及其相关思想为理论雏形,重点探索译者的双语词汇记忆表征并依此构建出译者词语翻译转换的心理模型。
【图文】:

流程图,表征模型


记忆系统图4词语翻译转换:记忆表征模型1)就大致结构而言,图4所示的表征模型认可了译者两种语言概念表征系统的共同拥有和译者两个相对独立的双语词汇网络的存在。2)就概念层而言,图4所示的表征模型凸显了基于“中心”概念的语义相似性而组成的概念子集或概念元素群,而且部分概念子集仍保持其独有的层级特征。3)两个词名系统之间新增的箭头实线和虚线旨在说明该模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即实线表示趋强,虚线表示趋弱,并具体表现了词语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翻译速度、翻译路径等方面的非对称性,例如L2-L1“反向翻译”快于L1-L2“正向翻译”,且正向翻译需通过概念的调节,而反向翻译直接在词名层上进行。4)图4左侧L1词名层与概念层间的大粗实线意在说明这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激活通达强度较高,它构成了节点间之不对称性的另一个方面。此时,L1词名层与概念层的强劲连接使得正向翻译的概念调节、参与作用成为不可避免。5)图4右侧新增的三条连线旨在反映L2词汇网络的一种潜在的变化趋势或动态发展,这是它有别于其他静态模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具体而言,细虚线意在说明L2词名网络与概念网络的“弱势”连接,细实线意欲说明两个网络或节点的“趋强”态势,而中粗实线则欲说明两个网络或节点的“强式”连接态势或发展趋势,而且就“并强”双语者或译者来说,这一趋强态势有接近或等同图左侧大粗实线连接强度的潜在可能,,致使“不对称性”发生变化,如反向翻译之概念调节作用的可能发生。为了完整地表现译者词语翻译转换的动态加工特征,我们在词语翻译转换表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译者词语翻译转换心理加工流程图(如图5)。它由三大部分构成:1)源语输入,2)记忆表征,3)译语输出。其中,处于图示中部的记忆表征分别由

流程图,心理加工,译者


馐撬戕斜鹩谄渌鉱蔡噙P偷闹匾

本文编号:2577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7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