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否定词“没得”的来源及其演变方向——以唐河方言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贺巍;中原官话分区(稿)[J];方言;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叶建军;《金瓶梅词话》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叶建军;《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李蓝;大方话中的“倒”和“起”[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5 杨梅;成都话中的“AP/VP+很了”句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光明;;单音动词后“往”的语法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7 唐韵;从“底”字短语的产生、发展看《元曲选》“的”字短语[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唐韵;《元曲选》宾白中的“些”“些儿”“一些(儿)”(上)[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陈瑶;汉语方言里的方位词“头”[J];方言;2003年01期
10 邢向东;郭沈青;;晋陕宁三省区中原官话的内外差异与分区[J];方言;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文贞惠;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刘雪芹;现代汉语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焱;《醒世姻缘传》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林新年;《祖堂集》动态助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叶桂郴;《六十种曲》和明代文献的量词[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戴黎刚;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LU SHOUCHUN;[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1年
4 王飞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5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白雁南;浅谈《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的特点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平;副词“还”的系统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伍文英;“有+VP”格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韩沛玲;五台片方言阳声韵的演变[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蕾;现代汉语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贺巍;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稿)[J];方言;1985年03期
2 黄南松;;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J];中国语文;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超;;汉语中否定词“没得”的来源及其演变方向——以唐河方言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东然;唐河方言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7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7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