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差异对语言接触中声调匹配及回归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燕;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的汉语发音偏误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徐思益,高莉琴;关于维吾尔语的重音、声调问题[J];语言与翻译;1992年03期
3 高莉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语音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0年02期
4 徐思益;试论语言的民族变体(下)[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5 高莉琴;久居乌鲁木齐的维吾尔人说汉语的特点[J];语言与翻译;1996年01期
6 朱学佳;;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语使用声调变异状况的声学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敏;;维吾尔语作为母语对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一份来自对山东理工大学维族学生英语发音的调查报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2 朱学佳;;居住环境对维吾尔族人汉语使用语音变异的影响[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徐彦;;新疆语言关系下的汉语教学改革[J];大家;2012年10期
4 陈慧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错误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族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4期
6 祖丽皮亚·阿曼;艾斯卡尔·艾木都拉;地里木拉提·吐尔逊;;维吾尔语三音节词韵律特征声学分析[J];计算机应用;2009年07期
7 薛玉萍;浅析维吾尔语对新疆汉语的影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闫新红;;新疆双语教师母语磨蚀的成因及其语言学特征[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祖丽皮亚·阿曼;艾斯卡尔·艾木都拉;;维吾尔语双音节词韵律特征声学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09年05期
10 赵江民;华锦木;;语言接触影响下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调适[J];民族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奖;阿里木·玉苏甫;刘杰;;论汉语与维吾尔语重音[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国;双语学与新疆双语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4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廖冬梅;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年
6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粟高燕;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变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陈海宏;文化接触对怒苏语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萃俊;流行语识读在诸暨方言中的代际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艾合买提江·祖农;从实验语音学角度研究维吾尔语辅音的声学特征[D];新疆大学;2011年
3 杨红军;维吾尔语新闻广播中双音节及三音节词重音声学特性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白宝伟;伊犁师范学院声乐教学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虹;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磊;语音模式试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吾麦尔江·吾吉艾合麦提;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常用介词时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8 沙塔尔·沙拉木;吐鲁番土语词汇词源学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冯庆莉;《广韵》和《集韵》方言词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潘吉;外国人的汉语双音节声调组合偏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徐思益;马俊民;;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列宁主义原则——驳斥苏修对我党民族语文政策的攻击[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2 朱学佳;新疆维吾尔族使用汉语的变异及其规范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徐思益,高莉琴;关于维吾尔语的重音、声调问题[J];语言与翻译;1992年03期
4 徐思益;试论语言的民族变体(上)[J];语言与翻译;2000年04期
5 徐思益;试论语言的民族变体(下)[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6 马德元;学生母语对汉语教学的负面影响(上)[J];语言与翻译;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君;;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普通话语调的产出实验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郭蕾;杨阳蕊;廖艳莎;;东乡汉语方言音调探微[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3 吴安其;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的影响[J];民族语文;2004年01期
4 陈恩泉;;双语双方言问题论略[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5 ;云南大学袁焱教授简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年05期
6 蒋颖;赵燕珍;常俊之;邱月;;论语言接触与语言和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杜楠;;文化接触与语言变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8 李晓楠;;试论“他”的分化[J];华章;2010年28期
9 曹凤霞;;从当代新词语使用看语言变异[J];人民论坛;2010年29期
10 李香玲;;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交织出和谐文化[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汉华;胡先进;;卫星电视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2 钱瑶;初敏;潘悟云;;普通话韵律单元边界的声学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徐时仪;;略论语言接触与文白转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覃微微;刘思耘;杨莉;;音高模式在即时回忆中的加工[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毅乔;杨峰;周海京;聂在平;;一种宽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6 陈保亚;;全球化语言接触背景下的多语现象和多语制研究——建立语言遗产保护和多民族互协共存的科学依据[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李永新;韩德民;陈秀伍;赵晓燕;徐立;梁爽;;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声调发声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8 徐杰;窦文斌;;双探针不交错型波导—微带过渡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9 赵承军;;同轴衰减器检定规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陈原;;在文化背景接触下进行的语言接触——社会语言学札记[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道安;声学分析为发音重建添评判依据[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记者 刘道安;声学分析为发音重建添评价依据 无喉患者生存质量可显著提高[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3 汪路明;技改:匹配最佳化 效益最大化[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混合匹配存储[N];网络世界;2001年
5 基金处;我院新获4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何沙洲;企业战略要与国家战略匹配[N];经理日报;2002年
7 北京大学 张鸿涛 青鸟技术研究院 鄂鹏;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匹配[N];国际商报;2001年
8 赵雨林;孩子为什么会不听话(2)[N];黑龙江日报;2004年
9 金戈;中国需要与海洋大国匹配的救捞业[N];中国船舶报;2001年
10 邓成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观念与方法匹配[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林灿;病理嗓音的声学分析和合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山丹;蒙古语标准音声学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包萨仁;蒙古语族东乡语与汉语的接触研究[D];北京大学;2006年
5 陈建伟;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阿拉坦;布里亚特语语音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谷丰;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声调语言词的长时程记忆痕迹[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戚栋;电弧离子镀的等离子体负载特性与脉冲偏压电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朱业宏;人力资源能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卢延辉;双状态无级变速器综合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维华;自动指纹识别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智伟;类型理论在Web服务描述和验证方面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3 朱圣芳;企业国际化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D];武汉大学;2005年
4 丁如芳;轿车侧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参数分析与性能改进[D];吉林大学;2005年
5 熊涛;企业管理中对外部环境的改善和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向禹;491QE型汽油机电控系统的匹配标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寇吉田;基于免疫原理的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8 党亚丽;发动机燃油过滤器污染堵塞机理与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李涛;基于影像的LIDAR数据三维建筑物提取算法[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朱伟;人的自由发展与制度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7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77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