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方言中“旋”字音和义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0-04-09 11:27
【摘要】: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语言接触和语言竞争是导致语言变化的重要因素。语言的变化一方面要受到其系统内部成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相互影响,同时也要受到语言接触,语言竞争以及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语言学的视角,通过对西安方言词“旋”的语音及语义的历史变化来研究语言的演变。“旋”在西安方言中是一个频繁使用的词,具有其独特的发音,语义及语法功能。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通过对一个特殊的方言词汇来观察西安方言演变过程的研究。此外对一个方言词汇历史演变的研究有助于细致全面地观察语言演变的机制。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法,描述法以及文献综述法进行研究。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历史语言学的发展,西安方言以及研究背景,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综述学者在历史语言学方面取得的成就,西安方言研究成果,并概述前人研究的特点及不足。第三部分详细介绍本文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以词汇扩散理论,特征几何理论以及语言竞争为支撑,关注方言音韵结构内部的不平衡性,以及发音器官和发音方式等因素导致的演变,同时也考虑社会和历史等外部因素,并分别从语言演变的内因及外因来研究语言演变的方式及原因,为全文研究构建一个科学的框架。第四部分讨论“旋”在各个历史时期,即从秦汉时期到现代的语音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其次对比研究“旋”在西安方言及其在周边方言中语音结构的差异。最后从语音结构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语言接触,语言竞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来说明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第五部分研究“旋”字的语义发展变化及模式,阐述“旋”在西安方言中的独特语义表达。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旋”从先秦到隋唐时期音韵结构较为稳定,只有核心元音一直在变化。而从五代到清明时期,旋字的音韵结构变化较大,先后出现了声母由[z]向[S]转化,介音脱落,韵首及核心元音的变化。其词义也不断扩大,但随着普通话的出现,“旋”在实际运用中词义又逐渐缩小。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不仅与语言内部结构的发展及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关,同时社会和历史等非语言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视对方言共时结构进行描写的基础上将方言研究导向历时解释.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72.2
本文编号:2620693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虎;;凤翔方言的子变韵和D变韵[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张成材;;陕西方言研究六十年述评[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孟万春;;陕西商洛方言概述[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任永辉;;陕西凤翔方言的语音特点[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周政;;关于安康方言分区的再调查[J];方言;2006年02期
6 李辉,潘悟云,文波,杨宁宁,金建中,金力,卢大儒;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J];遗传学报;2003年09期
7 孙立新;20世纪陕西方言研究综述[J];唐都学刊;2002年04期
8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9 张成材;商洛方言概况(上)[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10 孙立新;元杂剧中的陕西方言词汇[J];当代戏剧;199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鹤璇;汉中方言语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后菊;汉中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杨银梅;陕西铜川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马毛朋;陕西渭南方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20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2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