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言《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西汉毛亨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解释《诗经》的著作,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训诂学是以解释词义为基础工作的,《毛传》的主要内容正是对《诗经》词义方面的解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准确性,是《毛传》最有价值的部分。《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工具书。《说文》最早是为释经服务的,《说文解字·叙》明言《诗》宗毛氏,《说文》必然广泛参考、征引《毛传》的训诂成果,同时,也存在对《毛传》改造的地方。本文以《毛传》为基础,主要对单音词进行考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并解释《说文》与《毛传》不同的原因,发现其中训诂方法与内容的发展。第一部分绪论本章首先谈到前人学者对《毛传》相关内容的研究,角度各异,成果颇丰,但是对《毛传》单音词的研究寥寥无几。随后对于当前国内对《说文》的研究作了总结,并对《毛传》和《说文》与其他训释著作的比较研究作出总结,发现二者分别多与《郑笺》、《尔雅》比较。结合前人研究情况,本论文作出尝试,将《毛传》单音词训释与《说文》对相关字的训诂释义进行比较。最后,对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作了必要的说明。第二部分《毛传》单音词训释与《说文》训诂比较本章将《毛传》单音词与《说文》所收录词在形与义两方面进行对比,分为形同义同、形同义异、形异义同、《说文》没有收录相关字形四种情况。形义皆相同有两种情况:《说文》直接吸收、沿用《毛传》训释和释义相同、形式不同。形同义不同是此章的重要部分,这一部分具体分为几种情况:释义角度不同、假借与引申、声训与义训。两书所收字存在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的情况,从而书写方式有异,造成义同形不同的现象。第三部分《毛传》单音词训释与《说文》不同的原因本章对两本著作的相关训释内容不同的原因作出分析。《毛传》所释单音词与《说文》收录字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存在异体字的情况。其次,《说文》兼收三家《诗》,存在古今字和假借字的情况。两书释义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二者释义内容不同,《毛传》释经,训释内容更为丰富,包括训释词义、说明字形、点明语法等内容。第四部分《说文》对《毛传》的吸收与改造本章阐述《说文》对《毛传》的吸收与改造,有完全吸收和部分改造两种情况。《说文·叙》明言《诗》宗毛氏,《毛传》在训诂研究上有不可逾越学术价值,《说文》成书于今古文经争论不休的时期,许慎极力维护古文,必定会广泛参考、征引《毛传》的训诂成果。就训诂方法而言,《毛传》的直训和义界对《说文》影响颇大。《说文》在吸收《毛传》训释方法和训释内容的同时,也结合自身字书的特点,在《毛传》训释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造。在释义内容上,《说文》遵循形义统一的原则,使得释义更加准确、形象、更具有广义性。在释义方法上,将《毛传》大量直训改造为义界,使得释义更加准确,同时采用声训的方法,分析词义来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茂林;;《毛传》《尔雅》关系考辨[J];兰州学刊;2014年08期
2 毛毓松;;《段注》对《毛传》的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柳建钰;;新附字在《说文》《类篇》中释义之对比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4 周靖雨;;简述《说文》的释义[J];大众文艺;2010年12期
5 岳海燕;;《说文》训释方式论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门艺;;《说文》、《玉篇》kz部字意义分析与比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史静薇;高光新;;《诗》毛传单音词到郑笺的双音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宋铁全;;《说文》双字结构释义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罗荣华;;《毛传》、《郑笺》、《孔疏》训诂术语评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罗荣华;;《毛传》、《郑笺》中的词类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军;《说文》会意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珍;《说文解字·虫部》与《尔雅·释虫》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芳;《说文》《尔雅》《玉篇》玉器命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娟;《说文解字·倄部》与《尔雅·释草》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冯珊珊;《说文解字》释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任莉莉;《说文解字》释义考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明文;《大雅》《颂》之毛传郑笺与金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风岭;《说文解字》释义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锦春;毛传郑笺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华敏;《诗经》毛传、郑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炳哲;《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
本文编号:
2624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2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