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界”“无界”与补语“完”的有界化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2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3 朱德熙;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J];方言;1980年03期
4 岳利民;;多义的动结式短语试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5 陆俭明;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J];汉语学习;2004年02期
6 李思旭;;全称量化和部分量化的类型学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张谊生;;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J];中国语文;2003年05期
8 李思旭;;补语“完”的内部分化、语义差异及融合度等级[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孔令达;;“VP+过”的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春丽;;新词语的流行与汉语语法规范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黄东晶;俄汉代词指示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李晋霞;现代汉语定中“V双+N双”结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利民;“S+V+R+O”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陆丙甫;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4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5 陆丙甫;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6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7 欧阳伟豪;也谈粤语“哂”的量化表现特征[J];方言;1998年01期
8 岳利民;;多义的动结式短语试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9 蔡维天;;谈“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J];汉语学报;2004年02期
10 孙维张;动词的“得”、“失”与双宾语[J];汉语学习;198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阳;;副词“好在”的语义、语用分析[J];学语文;2011年03期
2 陈伟;;状位形容词的语义指向探析[J];文学教育(下);2011年08期
3 黄毅燕;;补语的同现情况对“VP+的”指称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4 刘晓春;;《韩非子》中表极度的程度副词探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姜健;;“V_1P+V_2+R”结构补语语义类型和语义指向[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林华勇;;廉江粤语的两种短语重叠式[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7 唐一萍;;补语语义指向动词动结式的构式语法观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岳中奇;;方式介宾状语的语义特征与变体类别[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陈敏;;从三个平面分析“X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静;;“渐渐”和“逐渐”语义、句法的比较分析[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江生;;语义指向的形式模型[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许小星;亢世勇;;补语语义指向的制约因素[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3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毛家菊;高峰;陈秋林;陆汝占;;基于情景理论分析VA-语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刘忠;刘英;刘敦荣;;性质语意逻辑[A];逻辑与认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邹媛;;单音形容词重迭式作修饰语的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红玲;;汉语中“V掉”结构小议[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潘新玲;;我的地盘——表总括的“都”的语义分析及其左邻右舍的限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郭启辉;;浅析近代汉语副词“都”的源流内容[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张炎荪;张宏梁;;一种新的汉语辞格:留一[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杭春晓;传统工笔画可以介入“当代”吗?[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周凯;要使治安警示取得成效[N];人民公安报;2006年
3 罗红艳;探索语言奥秘的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姚莉;汉语语法化的前世今生[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张蕾;深入浅出 详略有别[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6 张志君;开好中国少儿电视“专卖店”[N];中华新闻报;2003年
7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8 屈哨兵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一树新花,四面观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北京步步先中医医院 马予良 石玉山;从语言学特点看阴阳[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10 武叶巧;重音对歧义的分化作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性质语意理论的提出与自然语言理解及其实现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章界;短语结构制导的范畴表达式演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5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罗耀华;副词性非主谓句成句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朱明来;宋人话本动补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周丽颖;跟语序有关的几种句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兰芬;中古汉语程度副词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伟;重动句使用的不平衡性和语用规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代尊峰;英汉动结结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静;试论现代汉语被字句中的补语[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文富;“把+NP+都+VP”结构与“都”的语法化及语义指向特点[D];清华大学;2005年
6 赵娟;《战国策》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宋云凤;《全唐诗》总括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回敬娴;《论衡》范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孟冬梅;现代汉语转折副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金哉延;汉语补语与韩国语对应成分关系的探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6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64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