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语言模糊性的语用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10:54
【摘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交际平台,并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不按常理出牌,屡屡打破传统的语言表达规则,在网络交际中显现出了模糊性。顺应理论认为人们能够在语言使用中作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顺应性是变异性和协商性的目的,而变异性和协商性是顺应性的内容。另外,原型理论认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本质就是事物范畴化的过程,且范畴边界是模糊的。关联理论则解释了话语含义的推理是以关联原则为基础的。本文提出了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网络语言模糊性具有怎样的表现形式?第二,网络语言模糊性具备怎样的语用功能?第三,如何构建网络语言模糊性的语用认知模型?本文从语用和认知两个视角出发,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在顺应理论、原型理论和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网络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和认知过程,并构建了网络语言模糊性的语用认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网络语言模糊性通过语音变异、书写变异和语义变异体现出来。其次,会话者在网络交际中的模糊语言选择,是其在语言形式和功能之间做出协商以顺应交际目的的结果,也是网络交际的一种语用策略。再次,在动态的交际语境下,网络语言模糊性能够帮助交际双方实现在虚拟空间中的会话、协商和合作。最后,构建了网络语言模糊性的语用认知模型。交际的过程是语用和认知的交叉过程,关联性是识解网络语言模糊性的关键。总之,本文构建的网络语言模糊性的语用认知模型,希望为网络语言模糊性研究提供新的启示,能够拓宽研究视角,也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和应用做出一定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图文】:

家族相似性,模糊性


图 2-2 家族相似性理论Figure 2-2 family resemblance theory贡献在于表明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73 年,Labov 做了“杯子实验”,让人们区分杯子、瓶子和盆。研究

经典,家族相似性,家族


图 2-1 经典范畴理论re 2-1 the classical category theory了“家族相似性”。他以“游戏,有些只是娱乐的,有单纯靠运了一个游戏家族,但是它们之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慧君;;顺应理论框架下词义演变机制的新诠释[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樊玲;周流溪;;认知语用推理框架中的转喻[J];外语学刊;2015年02期

3 蒋鹏;;论亚里士多德对“范畴”的理解[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马军;;从“家族相似性”看语言范畴的模糊性——以英汉词类兼类现象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何花;王惠玲;;从范畴理论的发展看“家族相似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1期

7 蒋澄生,廖定中;语用学需要“顺应”潮流——顺应论的几个关键概念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吴国华;语言的社会性与语言变异[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本文编号:2731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31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