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动补结构计量及其语义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15:37
【摘要】:现代汉语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结构,动补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其是由动词和补语两部分组成的句法结构,一般认为补语部分对动词部分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不少学者认为它在印欧语系中没有对应的形式,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结构。正是动补结构这种特殊性和重要性,吸引着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语料、运用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理论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语料为人教版小学语文1-6年级教材的课文内容,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第一,提取和标注。抽取出语料(共8695句)中所有的动补结构(含动补复合词),共得到7432个动补结构,其中53.89%的句子中有动补结构,且动补结构中58.40%是动补复合词。同时,用抽象语义表示(Abstract Meaning Representation,简写为AMR)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标注,合作标注了 8587句。第二,动补结构分类。从词性接续上将这些动补结构分为三类:非动补结构的VA接续对、VA接续对的动补结构、非VA接续对的动补结构。进一步统计了这些动补结构补语的词性,发现以动词、介词和形容词居多。结合补语语义将动补结构分为8类:动趋式动补结构、动程式动补结构、动量式动补结构、动介式动补结构、动距式动补结构、动时式动补结构、动结式动补结构和动状式动补结构。其中分布最多的是动趋式动补结构、动结式动补结构和动介式动补结构,占所有动补结构的91.72%。并抽取出每种类型的结构型、动词词型和补语词型。第三,语义关系统计分析。基于CAMR标注信息来描述动补结构中的语义关系,分为父子关系、论元共享以及其他。父子关系涉及动补结构的核心问题,存在部分补语处在核心位置的情况;动词和补语的论元共享共有13种情况,最主要的有两种,补语的arg0(常为补语的主体论元)和动词的arg0(常为动词的主体论元)共享,以及补语的arg0和动词的arg1(常为动词的客体论元)共享。第四,特殊形式的分析和信息表的建立。提取动补结构中的V单+A单形式(共213个),按动词部分有无客体论元以及补语部分有无客体论元,可分为4种情况。并根据语料中存在的213个V单+A单的接续动补结构,整合了一个针对A单的特征信息表,包含A单的语义信息和语义关系信息等。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46
【图文】:

动补结构,救生圈,查漏


叠/V起来/vd的/u救生圈/n渐渐/d变成/V邋了/u邋1换对4.0拿出4.5i起来成逡逑圆/a环形/n的/u塑料/n气囊/n邋。/w逡逑图2.邋3动补结构抽取示例逡逑另外,在第一次对所有句子抽取动补结构结束后,再进行两次检查,查漏逡逑补缺,修正错误,以确保后面统计的有效准确。逡逑(二)

动补结构,句子,章动,第三


逦第三章动补结构的初步统计分析逦逡逑2逦1252逦14.40%逡逑3逦394逦4.53%逡逑4逦156逦1.79%逡逑5逦35逦0.40%逡逑6逦12逦0.邋14%逡逑7逦4逦0.05%逡逑8逦2逦0.02%逡逑总计逦8695逦100.邋00%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金铭;昝红英;韩英杰;;大规模汉语词汇语义知识库的构建[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袁毅敏;楚军;王诚;;基于宏事件特征的汉语动结式时体问题的认知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15年05期

3 俞士汶;罗滐珠;朱学锋;王雷;常宝宝;;面向语言能力提升的汉语成语知识库及其扩展[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4 张坤丽;昝红英;柴玉梅;韩英杰;赵丹;;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建设综述[J];中文信息学报;2015年03期

5 俞士汶;朱学锋;;词汇计量研究与常用词知识库建设[J];中文信息学报;2015年03期

6 刘智颖;;服务于汉英机器翻译的HNC词语知识库建设[J];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01期

7 张翼;;基于原型的语言创新机制——以汉语动结式论元表达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俞士汶;朱学锋;;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马婷婷;陈波;;结果补语“到”使用的语义条件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魏雪;袁毓林;;基于规则的汉语名名组合的自动释义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群秀;;一个现代汉语语义知识库的研究和实现[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惠;俞士汶;詹卫东;;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的新进展[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欣;现代汉语“V得”式动词探究[D];青岛大学;2014年

2 陈宝莲;现代汉语唯补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52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52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