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语篇的词汇衔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江华;;典籍英译中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初探——以《论语》的六种英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刘利平;;词频效应和语境效应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曹军;李明;;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朱家胜;预测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杨丽珍;;英语广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特点分析——以一则广播稿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夏娟;;翻译实践中语篇连贯的重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陈宏;;专门用途英语核心情态动词实证研究——以法律语篇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杨晶;刘景霞;林俐;;从隐喻的角度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位巧;;主位推进的语篇功能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邱姣;;态度系统视角下《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点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赵肖;;语篇衔接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罗巍;;浅论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葛卫红;;汉英照应成分比较及对语篇翻译的启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梁素芹;曹杏;;韩礼德情景语境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Oracles & Miracles及其中译本《“剩”贤奇迹》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赵宏伟;;英语语调在语篇中的连贯构建功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8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陈治安;周忠杰;;词典封面广告语篇研究:一种评价视角[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彭静;;语境,牵制和影响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语篇动态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宫国华;国际商务信函的语域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卫青;农村高中英语词汇习得语境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范姝;从主述位理论看汉语政治报告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文华;从标记主位视角看小说《鸡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建芳;王巧云;李晓梅;;浅析节日祝福短信中的词汇衔接[J];文教资料;2009年34期
2 王慧;;词汇衔接、语境与语篇连贯[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3 徐俭;;十指灵动 隐形的手[J];科技资讯;2010年36期
4 郑东升;词义关系在篇章分析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5 周雪婷;穆玉苹;潘卫民;;从认知角度看词汇衔接的翻译[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裕坤;;词汇衔接与功能语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凤珍;;浅议隐喻的语篇衔接功能[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卓媛;颉颃;杨丹宇;;指代、结构衔接及词汇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作用(英文)[J];语文学刊;2007年19期
9 王新慧;;维吾尔语词汇的语篇衔接功能及其文体效应[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毛薇;跨文化语篇理解与翻译——小议背景知识在语篇词汇衔接中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艳君;新闻报道的语言学研究:消息语篇的衔接和连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一飞;语篇中的连接手段[D];复旦大学;2011年
3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龙;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评论的风格语体对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2 王大方;语篇中的词汇衔接模式及其连贯建构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肖文辉;论新闻翻译中的衔接[D];中南大学;2008年
4 汪菲;留学生汉语书面表达词汇衔接偏误考察及教学建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徐雪平;英汉语篇若干词汇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6 李媛莉;广播广告语篇的衔接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毅;汉英立法文本中词汇衔接对比及其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张艳艳;英语国家留学生语篇词汇衔接使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马立立;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对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毅;汉维篇章词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1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78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