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哲学术实践的修辞解读
发布时间:2020-11-14 06:57
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人文学科,西方修辞一向致力于理解、开发和运用以言语为代表的象征手段所蕴含的力量,包括学术活动在内的几乎西方所有社会实践活动都深受修辞影响。同时,由于修辞在西方人文教育传统中十分普及,“学术是一种修辞实践”几乎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将修辞作为学术研究中的一种视角和解读工具更是司空见惯。了解修辞在学术活动中的作用,从修辞视角对相关学术观点提出质疑与批判,是我们了解西方与西方学术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代中国在国际话语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途径。然而,国内学界(尤其是比较学界和西方汉学研究界)对西方修辞的价值及修辞与学术的密切关系尚缺乏充分认识。这一认识的局限性典型体现于我国学界对安乐哲学术实践的回应中。这位在西方颇具争议的当代中西比较哲学/比较文化学者,以儒家经典英译而获得中国学界的高度肯定,但针对他就中国文化特质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根本争议性的论断以及安乐哲本人学术实践的修辞维度,国内学界迄今鲜有关注。因此,本研究以安乐哲的学术实践为个案,在比较修辞的框架内,使用西方修辞理论作为解读工具对其学术实践进行全面审视。通过重构安乐哲的学术实践语境,并对其学术写作的目标受众、修辞目的、所使用的文本策略及产生的效果等进行分析,本研究力求全面、深入地揭示出其学术实践的修辞维度,从而给安乐哲的学术实践一个更加冷静、理性的学术判断。研究发现,比较、翻译、论辩及身份转换等是安乐哲主要学术修辞手段,其学术实践具有典型的学术修辞的所有特征,其学术观点究其本质是一种修辞构筑。本研究为应用修辞视角进行学术实践的批判性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对象,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我国学术批评中修辞意识的薄弱问题及其解决方向。从修辞视角来审视我国学术批评,特别是比较学界和汉学界的学术批评现状,使我们看到当前这一领域在基本话语理念上与西方存在明显“代差”。尤其是对学术的修辞本质的失察,是导致学界在与像安乐哲这样的西方学者打交道时失去中国文化界定权与话语阐释权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主体虽然是安乐哲个案研究,着眼点却是我国学术批评中的修辞缺席问题,旨在借助西方修辞的视角与理论资源促使国内西方汉学研究界与比较学界正视、重视学术的修辞维度。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0-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安乐哲现象”及其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第二节 安乐哲研究概览
一、国内研究成果
二、海外学界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标、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安乐哲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与学术实践总体特征
第一节 安乐哲学术发展三个阶段及学术主张
一、学术思想的萌发
二、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三、学术思想的传播与推广
第二节 安乐哲学术实践的总体特征
一、作为标志性特征的合作研究
二、挖掘预设的求异比较方法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比较作为学术修辞手段
第一节 选择性比较
第二节 构筑阐释权威
一、反思构筑修辞人格
二、通过对“预设”的批判构筑比较阐释权威
第三节 通过选用“辞屏”强化比较研究结论
一、选用价值差辞屏建构阐释权威
二、选用鲜明对比辞屏建构阐释权威
第四节 从伯克的范模说看安乐哲的比较哲学作品的修辞性
一、伯克的范模说
二、安乐哲的比较哲学系列作品中的对照范模与重复范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寓论证于翻译
第一节 预设与选择——翻译作为说服与操控手段
一、翻译的修辞性
二、翻译是一种选择与诠释
三、翻译的修辞隐蔽性
第二节 安乐哲汉籍英译的修辞意图与策略性
一、通过汉学翻译构筑解读权威
二、通过汉学翻译进行隐形论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辩生辨
第一节 安乐哲学术实践的论辩性
第二节 安乐哲的学术论辩实践
一、安乐哲与保罗的学术论辩
二、安乐哲与葛瑞汉的学术论辩
三、安乐哲与张隆溪的学术“论战”
四、安乐哲与莫卡德的学术论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构和维护阐释权威
第一节 通过学术身份转换建构和维护阐释权威
一、安乐哲对学术身份的自我界定与转换
二、学术身份的构筑性
三、安乐哲学术身份的转换与海外汉学的尴尬
第二节 通过重新界定争议点建构与维护阐释权威
一、西方修辞的重要资源——争议点理论及其应用
二、借用争议点建构阐释权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2883216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0-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安乐哲现象”及其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第二节 安乐哲研究概览
一、国内研究成果
二、海外学界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标、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安乐哲学术思想发展历程与学术实践总体特征
第一节 安乐哲学术发展三个阶段及学术主张
一、学术思想的萌发
二、学术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三、学术思想的传播与推广
第二节 安乐哲学术实践的总体特征
一、作为标志性特征的合作研究
二、挖掘预设的求异比较方法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比较作为学术修辞手段
第一节 选择性比较
第二节 构筑阐释权威
一、反思构筑修辞人格
二、通过对“预设”的批判构筑比较阐释权威
第三节 通过选用“辞屏”强化比较研究结论
一、选用价值差辞屏建构阐释权威
二、选用鲜明对比辞屏建构阐释权威
第四节 从伯克的范模说看安乐哲的比较哲学作品的修辞性
一、伯克的范模说
二、安乐哲的比较哲学系列作品中的对照范模与重复范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寓论证于翻译
第一节 预设与选择——翻译作为说服与操控手段
一、翻译的修辞性
二、翻译是一种选择与诠释
三、翻译的修辞隐蔽性
第二节 安乐哲汉籍英译的修辞意图与策略性
一、通过汉学翻译构筑解读权威
二、通过汉学翻译进行隐形论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辩生辨
第一节 安乐哲学术实践的论辩性
第二节 安乐哲的学术论辩实践
一、安乐哲与保罗的学术论辩
二、安乐哲与葛瑞汉的学术论辩
三、安乐哲与张隆溪的学术“论战”
四、安乐哲与莫卡德的学术论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建构和维护阐释权威
第一节 通过学术身份转换建构和维护阐释权威
一、安乐哲对学术身份的自我界定与转换
二、学术身份的构筑性
三、安乐哲学术身份的转换与海外汉学的尴尬
第二节 通过重新界定争议点建构与维护阐释权威
一、西方修辞的重要资源——争议点理论及其应用
二、借用争议点建构阐释权威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2883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8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