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语言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0:18
   语言是人类在长期生活中日益形成的交流工具。作为人与人沟通的媒介,人们把它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国际贸易而言,语言贯穿于的它各个阶段。然而中国对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才起步不久,鲜有人对语言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从语言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的联合视角来探讨语言距离与中国对外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文内所讲的语言距离主要指两种不同语言真实存在的差距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一国居民学习另一语言的难易程度。以往的研究表明,语言差距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流量。首先,本论文在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和需求偏好理论的基础之上,从理论上探讨了语言距离对一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影响。从交易成本理论看,语言距离会增加时间成本、翻译成本、信息搜索成本以及造成信息不对称。从需求偏好理论看,语言是国家文化的体现,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小,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差异也小,则两个国家的贸易额就会大,而贸易范围也会更大。双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越小,心理距离自然越小,就越容易产生贸易需求,当贸易交流进行时,交易双方的语言文化相似性,将减少非语言误解,双方人民的亲和力指数也会增加,人们更易对彼此的需求产品产生认可,增加双方贸易量。其次,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中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进出口贸易区域分布三个方面分别来阐述最近几十年的贸易现状。从中国的主要贸易区域亚洲和欧洲选取9个样本国家来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代入度量汉语普通话语言距离与英语语言距离的变量,构建了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选取了2007-2015年间中国分布在欧洲和亚洲的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语言距离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贸易国的经济规模(GDP)与国际贸易流量呈正相关,而地理距离与国际贸易流量呈负相关。关于语言距离,结果显示:各国与汉语普通话的语言距离以及与英语的语言距离同双边贸易量都是呈负相关。即各个国家的语言与汉语普通话或英语的语言距离越近,交易成本就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以至于汉语的语言距离和英语的语言距离之间并无挤出效应,相反,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会因为语言的便利产生成倍增长的协同效应,说明了语言距离在国际贸易流量方面起到的作用是稳定显著的。此外,研究结果表明,亚洲样本国与中国汉语普通话之间的语言距离对双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比欧洲样本国还要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利用汉语在全球的推广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依据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应该在国际贸易中加强对语言的重视,提高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语言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强国民的英语应用能力教育,另一方面加大推进汉语的国际推广的力度并且需要区别不同地区的汉语推广政策,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努力发展语言服务产业,多方面挖掘新型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又快又好的发展。
【学位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0-05;F752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市场文化,语言,语言因素


11图 1.1 本文技术路线图.4 本文的主要工作语言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但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究领域。先前学者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为本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大大阔了研究思路并提供了很多的研究方法,便于本论文构建更为准确地解释双边贸易量的研究模型。总体来说,国内关于语言等虚拟领域变量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不如国外研究丰,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现在大部分的研究还只是从自身国家的角度出发,研究外来市场文化差异对本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很少有涉及到文化中的语言虚拟量对于本国对外贸易影响的文章。由此可见,其研究视角还是存有狭隘性。国内仅

语言,国际贸易,函电,口头交流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险等各种因素是国际贸易合约最终达成的前提。语言不通让投资人不能准确了解商品本身以及其他条款,交流效率越低,时间成本越高。因此语言不通是对贸易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所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无论是口头交流还是书面函电,语言在国际贸易行为中的影响力是非经济因素中最重要的。

语言,英语,国际贸易


图 2-3 语言距离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据统计,45 个国家把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此外,有 100 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第一门外语进行推广与普及。显然,英语是一门世界性语言,多数国家重视这门全球通用语言,因此,英语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最重要的贸易交易语言。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中,用英语交流会大大减少双方的交易成本。有研究表明,英语较之其他通用语言,在交易过程中作为工作语言交易成本最低(Ohetal.,2011),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边贸易流量 (Fidrmuc 和 Fidrmuc, 2016;Selmier II 和 Oh, 2012 )。因此,除了贸易双方拥有共同语言可以减少成本外,将通用的英语在中国发展起来的话,应该会让中国与外界的贸易得到增长。假设二: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汉语语言距离缩小,能提高中国的对外贸易流量。在全球化的时代,语言作为国际贸易交流的基本工具,亦是国际贸易谈判成功的要素之一。从语系上看,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在内的印欧语系在全球的分布是最广的。就使用语言的人数而言,第二大语系是汉藏语系,由 400 多种语言组成, 其中使用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璐;张吉生;;吴语互通度与编辑距离之间的关系[J];语言研究;2014年02期

2 刘杨;曲如晓;曾燕萍;;哪些关键因素影响了文化产品贸易——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1期

3 苏剑;葛加国;;基于引力模型的语言距离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美两国的数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年04期

4 彭卉;蒋涌;;语言趋同与国际贸易——基于修正重力模型的实证[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的涵义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战略[J];经济纵横;2012年05期

6 汉桂民;安冰;苏剑;;作为制度的语言:文言—白话—大众语的变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韦森;;语言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语言[J];东岳论丛;2009年11期

8 张卫国;;作为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的语言:语言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9 宋金芳,林勇;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宁继鸣;汉语国际推广:关于孔子学院的经济学分析与建议[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博昊;语言距离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2 肖静可;“互联网+”背景下语言服务产业的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耿孟辉;文化差异、制度差异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4 伍晨阳;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5 易江玲;心理距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向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91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1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