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宁县地名用字及地名命名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0 18:48
福建省三明市下辖的地级县--建宁县,历史悠久,建制年代早。根据搜集的资料发现,当地地名有许多自宋始延续至今。还有许多字在地名中的意义或读音与日常使用中有所差别。作者在搜集方志资料和地名录的基础上,整理统计,并且到实地考察,对当地地名用字进行了考释,并尝试从构词法的角度分析了当地地名的命名方式。本篇论文共分为五部分。论文首先介绍了建宁县的基本情况以及现在国内地名研究和建宁地名研究的概况。针对当前语言学角度的地名研究状况进行了分类,并从中得到启发,为建宁地名研究做准备。论文的第二部分针对建宁地名中在读音与意义上与常用义有差别的地名进行了分别的论述,分为通名用字和专名用字两部分。在这部分,笔者详细分析了每个字的使用频率、读音和意义,特别是针对地名用字的意义进行了纵向演变的考释,找到地名中该字意义的来源。第三部分是从语法和意义两个角度对建宁地名进行了命名方式分类。从语法角度将建宁地名分为主谓、附加、联合、偏正、动宾、反语、补充七类。这一分类借鉴了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分类规则。从意义角度将建宁地名分为名与地任意结合法、说明法、比拟法三类。第四部分将部分建宁地名用字在各词典中的释义与地名中的意义做了列表对比,理顺地名用字意义与其常用义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最后结语部分总结了文章存在的语料不够新,研究不够深入等的不足之处。通过本文写作,笔者希望丰富建宁地区的地名研究,并且为其他地区的地名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角度和思路。
【学位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宁县历史沿革及地貌概况
1.2 研究综述
1.2.1 地名研究综述
1.2.2 福建及建宁地名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2 建宁县地名的用字统计
2.1 建宁县地名通名用字
2.1.1 各朝代、时期通名字使用情况概述
2.1.2 部分通名字分析
2.2 建宁地名的专名用字
2.2.1 濉(音suī)与绥(音suí)
2.2.2 阜(音fù)
2.2.3 澜(音lán)
2.2.4 磜(音qì)
2.2.5 薮(音sǒu)
2.2.6 湴(音bàn)
2.2.7 筶(音gào)
2.2.8 牯(音gǔ)
2.2.9 剗(音chǎn)
2.2.10 咀(音zuǐ)
2.2.11 垄(音lǒng)与垅(音lǒng)
2.2.12 碓(音duì)
2.2.13 轭(音è)
3 建宁地名的命名方式
3.1 从词的结构的角度对地名词语进行分类
3.1.1 建宁县双音节地名词
3.1.2 建宁县三音节和多音节地名词
3.2 从意义的角度看地名词的造词法
3.2.1 名与地任意结合法
3.2.2 说明法
3.2.3 比拟法
4 建宁县部分地名字在辞典中释义的对比列表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1 行政区划简表
附2 建宁县地名中不常用字在重要工具书中的收录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1833
【学位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46.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宁县历史沿革及地貌概况
1.2 研究综述
1.2.1 地名研究综述
1.2.2 福建及建宁地名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2 建宁县地名的用字统计
2.1 建宁县地名通名用字
2.1.1 各朝代、时期通名字使用情况概述
2.1.2 部分通名字分析
2.2 建宁地名的专名用字
2.2.1 濉(音suī)与绥(音suí)
2.2.2 阜(音fù)
2.2.3 澜(音lán)
2.2.4 磜(音qì)
2.2.5 薮(音sǒu)
2.2.6 湴(音bàn)
2.2.7 筶(音gào)
2.2.8 牯(音gǔ)
2.2.9 剗(音chǎn)
2.2.10 咀(音zuǐ)
2.2.11 垄(音lǒng)与垅(音lǒng)
2.2.12 碓(音duì)
2.2.13 轭(音è)
3 建宁地名的命名方式
3.1 从词的结构的角度对地名词语进行分类
3.1.1 建宁县双音节地名词
3.1.2 建宁县三音节和多音节地名词
3.2 从意义的角度看地名词的造词法
3.2.1 名与地任意结合法
3.2.2 说明法
3.2.3 比拟法
4 建宁县部分地名字在辞典中释义的对比列表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1 行政区划简表
附2 建宁县地名中不常用字在重要工具书中的收录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慧萍;;地名异读现象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2 李琛;;西安地名的构成方式及命名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年02期
3 邵则遂;唐磊;;论坡义地名词“坂”[J];长江学术;2017年01期
4 谢红生;;贵阳地名及方言地名的生成与演化[J];贵阳文史;2016年06期
5 崔霞;;晋北方言地名中的古音[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6 覃远雄;;说“嵅”[J];方言;2016年03期
7 邵华;;从“嘴”和“咀”谈地名用字的规范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6期
8 牛汝辰;;昆仑地名与昆仑文化——西域最早的汉语地名考释[J];测绘科学;2016年01期
9 周文德;;重庆市政区地名用字考察[J];中国地名;2015年12期
10 贾清妍;汪淑双;;黑龙江省达斡尔族语地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璐;山东省地名用字探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黄宁宁;河北山水地名和政区地名用字探析[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冯雪娇;曲阜村庄名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9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