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慕羽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及文化
发布时间:2020-11-22 05:20
如果说华族海外移民的遭遇是一首三部混声大合唱的话,那么,华文教育的历史就是大合唱里一支又一支充满着悲欢和激情的民歌。这些民歌,随着地点的不同,而染上各种不同的地方色彩;在印尼、泰国、菲律宾等国,有的是越唱越低回,有的几乎已泯灭在历史的漩涡里。在马来西亚,办华文教育己成了一项责任、一个使命、一种良心上的工程。其实,马来西亚华人在这个国家的人口比例一直都相当高,现今约有六百万人,是国家第二大的民族。然而,不论是在国家独立前或是独立后,华文教育就从未被公平地对待过。自1819年第一所取名为“五福书院”的华文学堂建立以来,华文教育就经历了英殖民统治者的压制、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蹂躏、以及马来民族中心主义者的逼迫与排斥,可谓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华文教育能够在一个异常敌对的环境下存续发展,实应归功于“董教总”的精诚合作,而教总之所以成为华文教育的摇篮和保姆,又离不开历任主席的领导,其中林连玉及沈慕羽最具关键性。所以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及文化,不能忽略了他们对华教的贡献与付出。沈慕羽廿一岁(1933年)开始执教,一直到八十九高龄(2002年)才放下晨钟夜学一职,正式退出杏坛,从事教育工作六十余载,在大马教育圈里,可谓绝无仅有。当林连玉因语文地位与政府当局抗争而导致公民权及教师准证被吊销时,沈慕羽就肩负林连玉未竟的志业,继续为华教请命。他从1966年开始至1994年,一共当了28年的教总主席。一般来说,沈慕羽是本邦华文教育的直接领导者,他对马来西亚华教所起的实际作用和影响,除了林连玉外,实非一般华教运动领袖所能及的。他一生似乎为了华教而活,他对华教的贡献,可分为“作育英才”和“捍卫华教”两大类。他把作育英才,办好学校当成“安内”的工作;而视捍卫华教为“攘外”的神圣任务。教总在沈慕羽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语文及文化斗争,如;力争华文为官方语文之一、创办独立大学、捍卫华小不变质等,任何一项都是跨世纪的工程。虽然失败比成功多,但他从未退缩,总是身先士卒,无役不投。他力主多元教育,与马来族群主义所推行的单元主义展开了决不妥协的斗争。为了抗拒“最后目标”的实现,他历尽艰辛,从不气馁,遇挫愈锐,继续奋斗与服务。不管他以什么样的面貌去实践他的“攘外”理念,至少他为这个国家的华人创造了一个华文教育得以勉强维系的时代,给后代树立了崇高的风范。他的“安内”工作也同样的出色。他先后任华侨、培德及平民学校校长。其中掌平民学校27年,把平民学校从废墟中重建起来。他还主持晨钟夜学的校政,为时57年之久,总计学生达六千名之众,其中不乏各界成功人士,可谓桃李满天下。沈慕羽的“沈体”书法、写了52年的日记、铿锵有力的演说以及追求公平的论述,都是后人作为研究的好题材。当人们以仰慕的心态去研究他遗留下来的作品时,自然也能体会他作为现代文化人的那股正气及摄人的刚毅。他所领导的教总也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进行转型,其主要功能也由“救亡和抗衡”提升为“抗衡和启蒙”。他不恋栈职位,六次呈辞教总主席,五次被挽留,直到1992年,以79高龄为由,坚决退出教总改选,真可谓是做到不能做为止。对于他一生为华文教育及文化无私的奉献,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无论是政界、商界或文教界,都毫无疑问地尊崇备至。我们有理由相信,再过一些时候,当国家累积足够的勇气打破种族的藩篱,对所有子民一视同仁,那么我们的子孙将获得华教平等的待遇,那么华教将获得的待遇也将衍生成另一个历史议题。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H1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
2.关于选题
第一章: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历史背景及沈慕羽生平
第一节 马来西亚华人身份的认同
第二节 华文教育的困境
第三节 沈慕羽生平事迹概略
第二章:捍卫华教的理想与悲情
第一节 马来族群主义的“最后目标”
第二节 单元教育与多元教育之争
第三节 争取华文列为官方语文之一
第四节 力争创办独立大学
第五节 捍卫华小不变质
第三章:作育英才华教楷模
第一节 丰硕的办校成果
第二节 有教无类的晨钟夜学
第三节 崇高的办学理念
第四章:沈慕羽的华文教育实践
第一节 别具一格的书法
第二节 华教52年记实日记
第三节 铿锵有力的演说
第四节 追求公平的论述
第五章:沈慕羽精神及其历史定位
第一节 教总的功能
第二节 荣宠有加及精神的折射
第三节 历史定位与评价
结语
后记
附录
沈慕羽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4188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H1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
2.关于选题
第一章: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历史背景及沈慕羽生平
第一节 马来西亚华人身份的认同
第二节 华文教育的困境
第三节 沈慕羽生平事迹概略
第二章:捍卫华教的理想与悲情
第一节 马来族群主义的“最后目标”
第二节 单元教育与多元教育之争
第三节 争取华文列为官方语文之一
第四节 力争创办独立大学
第五节 捍卫华小不变质
第三章:作育英才华教楷模
第一节 丰硕的办校成果
第二节 有教无类的晨钟夜学
第三节 崇高的办学理念
第四章:沈慕羽的华文教育实践
第一节 别具一格的书法
第二节 华教52年记实日记
第三节 铿锵有力的演说
第四节 追求公平的论述
第五章:沈慕羽精神及其历史定位
第一节 教总的功能
第二节 荣宠有加及精神的折射
第三节 历史定位与评价
结语
后记
附录
沈慕羽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祖华;;近代国际视野下基于中华一体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J];人文杂志;2011年01期
2 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颜清湟;;新马华人史研究的反思[J];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4 赵海立;;政治认同解构:以马来西亚华人为例[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5 颜清湟;一百年来马来西亚华社所走过的道路[J];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03期
6 王希恩;族性及族性张扬——当代世界民族现象和民族过程试解[J];世界民族;2005年04期
7 赵海立;从白小保校运动看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参与形态[J];东南亚研究;2005年04期
8 周建江;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文学研究中有关作家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03期
9 廖小健;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特点[J];世界民族;2002年01期
10 丘光耀;从“民族认同”到“国族认同”──一九九五年马来西亚大选华人心态的分析[J];八桂侨史;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云华;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易红;沈慕羽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旃媛媛;从宗教信仰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文化适应[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94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9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