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彝文文献翻译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13:15
贵州是彝文文献的富矿区,彝文文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贵州彝文文献翻译事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在当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参考的基础上,从史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学、比较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梳理贵州彝文文献翻译史料,考察贵州彝文文献翻译史实,力图呈现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基本面貌;尝试对贵州彝文文献翻译活动进行历史时期的划分,并总结归纳每一时期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特点;深刻挖掘影响贵州彝文文献翻译发展的动因,概括贵州彝文文献翻译发展的规律,探寻促进贵州彝文文献翻译发展的手段和措施。论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选题的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翻译和翻译史的概念、研究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等进行阐述。第二章介绍贵州彝族及彝文文献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贵州彝族的概况、彝文文献的概念及内涵、彝文文献的载体、彝文文献的分类、彝文文献的翻译研究机构及收藏状况等。第三章、第四章是文章的核心部分。根据笔者所搜集的资料,从编年体史学的角度,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点,将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历史划分为新中国成立以前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两个时期。新...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翻译的概念及内涵
1.4.2 翻译史的概念及内涵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贵州彝族及彝文文献概况
2.1 贵州彝族概况
2.2 彝文文献的概念及内涵
2.3 贵州彝文文献的载体
2.4 贵州彝文文献的分类
2.5 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研究机构及收藏状况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贵州彝文文献翻译
3.1 明清以前的翻译
3.1.1 明清以前中央王朝的西南边疆政策
3.1.2 明清以前的翻译活动
3.2 明清时期的翻译
3.2.1 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政治及文化交流
3.2.2 明清时期的翻译活动、重要翻译事件及影响
3.3 民国时期的翻译
3.3.1 民国时期的翻译家
3.3.2 民国时期的翻译方法
3.4 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贵州彝文文献翻译
4.1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的翻译
4.1.1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的政治、文化语境
4.1.2 重要翻译事件及影响
4.2 “文革”结束至今的翻译
4.2.1 “文革”结束至今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内外机制
4.2.2 重要翻译事件及影响
4.3 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现状
4.4 对策、建议及措施
4.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901438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翻译的概念及内涵
1.4.2 翻译史的概念及内涵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贵州彝族及彝文文献概况
2.1 贵州彝族概况
2.2 彝文文献的概念及内涵
2.3 贵州彝文文献的载体
2.4 贵州彝文文献的分类
2.5 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研究机构及收藏状况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贵州彝文文献翻译
3.1 明清以前的翻译
3.1.1 明清以前中央王朝的西南边疆政策
3.1.2 明清以前的翻译活动
3.2 明清时期的翻译
3.2.1 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的政治及文化交流
3.2.2 明清时期的翻译活动、重要翻译事件及影响
3.3 民国时期的翻译
3.3.1 民国时期的翻译家
3.3.2 民国时期的翻译方法
3.4 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贵州彝文文献翻译
4.1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的翻译
4.1.1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的政治、文化语境
4.1.2 重要翻译事件及影响
4.2 “文革”结束至今的翻译
4.2.1 “文革”结束至今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内外机制
4.2.2 重要翻译事件及影响
4.3 贵州彝文文献翻译的现状
4.4 对策、建议及措施
4.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901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0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