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到认知:汉英视觉域词汇语义演变的认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07:20
认知语言学的五大理论假设之一就是具身认知,即人们运用身体五官来体验和认知世界,语言与人的具身体验过程及认知结果密不可分,应当从人的角度解释语言(张辉、孙崇飞,2014)。在人类的五种官能中,视觉感知是最重要的。人类通过视觉来认知世界。视觉是信息获取的最重要的途径。视觉与思维,密不可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因此,从视觉到认知的语义演变规律在世界上的语言中普遍存在,是世界语言的共性。以往关于视觉隐喻的研究主要关注这一规律的普遍性。事实上,在共性之下也有差异。比如汉语中,“我理解了”,可以说“我明白了”,“我看清楚了”,不能说“我看见了”。而英语中,I understand(我理解了),可以说“I see”(我看见了),“I am clear”(我清楚),不能说“I am bright”(我明白了)。因此,本文在认知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同时依托概念化的识解操作来研究视觉词汇的词义演变现象,开展了系统的汉英对比研究。本文着重考察汉英视觉词汇语义演变的差异,并从认知突显和概念化的角度对差异进行了解释。本文的基本假设是,从视觉域到认知域的隐喻投射中,不同的语言对视觉要素的选择、编码和概念化不同,从而...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形容词“明”的语义演变
觉行为凭借的工具、视线、眼睛的形状和动作本身的分为不同类型。为借助的工具要能够反射光,归根结底,光是视觉光的工具一般就是镜子,在古代多为铜镜,在没有铜。知更多地被描述人的眼睛发出光,形成“视线”或形成一定的路径。视线汇集的点即目标,也就是被观关注。目光缠绕,转指依恋(古义),进一步隐喻为观察者作为始源
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也即看到,这是以感知物体径。“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也即理解,如映。界要素外界要素的编码主要涉及光线条件和障碍条件。如表 4-1部,2 个字来自月部,1 个来字自日族。“日”和“月”都线条件,即有光(如“明、晰、晓”),无光(如“昏、暗、线不明(如“曚、昽、朦、胧、晕”)。视觉事件中对外界的。有光即被观察物能够显露出来,观察者就能够看到,即被观察物体不能够显露出来,观察者就不能够看清楚。物是什么无关,只关注最终的结果,即被观察物是否显露因此,与外界因素有关的虚拟路径更多地以被观察物体作被观察物作为始源
本文编号:2916057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形容词“明”的语义演变
觉行为凭借的工具、视线、眼睛的形状和动作本身的分为不同类型。为借助的工具要能够反射光,归根结底,光是视觉光的工具一般就是镜子,在古代多为铜镜,在没有铜。知更多地被描述人的眼睛发出光,形成“视线”或形成一定的路径。视线汇集的点即目标,也就是被观关注。目光缠绕,转指依恋(古义),进一步隐喻为观察者作为始源
线照射而显出物体的形象”,也即看到,这是以感知物体径。“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也即理解,如映。界要素外界要素的编码主要涉及光线条件和障碍条件。如表 4-1部,2 个字来自月部,1 个来字自日族。“日”和“月”都线条件,即有光(如“明、晰、晓”),无光(如“昏、暗、线不明(如“曚、昽、朦、胧、晕”)。视觉事件中对外界的。有光即被观察物能够显露出来,观察者就能够看到,即被观察物体不能够显露出来,观察者就不能够看清楚。物是什么无关,只关注最终的结果,即被观察物是否显露因此,与外界因素有关的虚拟路径更多地以被观察物体作被观察物作为始源
本文编号:2916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1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