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汉语介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06:39
清代末期,至五四运动时期是近代汉语发展的最后阶段。现代汉语许多语法现象直接来自晚清时期。本课题在语法化理论背景下对晚清以来汉语介词系统进行梳理,详细考察了晚清以来存续、新生、消亡的介词成员,通过对比语义系统,分析介词成员内部竞争关系,从而理清晚清以来汉语介词系统的调适与形成过程。为此,本课题首先依据Hagège(2010)对介词语义功能的划分,将晚清以来的介词系统成员大致分为空-时域、核心意义域、关系概念域三大语义域。空-时域中包括表所在、起始、所到、经由、方向、临近、沿顺、相距、时机等子语义类。核心意义域中包括施事、受事、对象三大语义成分,其中,表对象的语义成分中含表关涉、协同、比较、受益、所对、包括、强调、排除等子语义类。关系概念域中包括凭借方式、原因目的、范围视角三大语义类,其中,凭借方式中包括表工具、凭借、依据、方式、条件等子语义成分。然后,将晚清以来存续、新生、消亡的介词系统成员分三个阶段:近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18401919)、现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19191949)、当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1949201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汉语介词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1 动介关系研究
1.2.1.2 动词介词化研究
1.2.1.3 介词特殊现象研究
1.2.1.4 晚清以来汉语介词研究
1.2.2 国外汉语介词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1.3.1 研究理论
1.3.1.1 语法化理论
1.3.1.2 词汇化理论
1.3.1.3 句法及语义分析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
1.4.1 汉语介词的判定
1.4.2 介词语义系统的划分
1.5 研究语料及符号说明
1.5.1 研究语料
1.5.1.1 晚清以来的文学作品
1.5.1.2 CCL语料库
1.5.2 符号说明
2 晚清以来存续的介词
2.1 空-时域
2.1.1 表起始
2.1.1.1 自/从/自从
2.1.1.2 打/打从
2.1.1.3 由
2.1.1.4 劈
2.1.1.5 于/在/向
2.1.2 表所在
2.1.2.1 于/在
2.1.2.2 当
2.1.2.3 即/就
2.1.2.4 从/往/向
2.1.3 表所到
2.1.3.1 至/到
2.1.3.2 迄
2.1.3.3 等
2.1.3.4 及至/比及
2.1.3.5 于/向
2.1.4 表经由
2.1.4.1 从/打
2.1.4.2 由/经由
2.1.5 表方向
2.1.5.1 朝(着)
2.1.5.2 往
2.1.5.3 向
2.1.5.4 劈
2.1.5.5 于
2.1.5.6 照(着)
2.1.6 表临近
2.1.6.1 临
2.1.6.2 靠
2.1.6.3 挨着
2.1.7 表沿顺
2.1.7.1 沿(着)
2.1.7.2 顺(着)
2.1.7.3 随(着)
2.1.7.4 贴着
2.1.8 表相距
2.1.8.1 距
2.1.8.2 离
2.1.9 表时机
2.1.9.1 值
2.1.9.2 赶
2.1.9.3 趁(着)
2.1.9.4 乘(着)
2.1.10 空-时域存续介词构成
2.2 核心意义域
2.2.1 施事
2.2.1.1 被
2.2.1.2 为
2.2.1.3 蒙
2.2.1.4 给
2.2.1.5 由/由着
2.2.1.6 经
2.2.1.7 尽(着)
2.2.1.8 任
2.2.1.9 任凭
2.2.2 受事
2.2.2.1 把
2.2.2.2 将
2.2.3 对象
2.2.3.1 就
2.2.3.2 论
2.2.3.3 以
2.2.3.4 到/至/至于
2.2.3.5 于/在
2.2.3.6 比(着)
2.2.3.7 较
2.2.3.8 之于
2.2.3.9 对/向/朝(着)/问
2.2.3.10 和/跟/与/同
2.2.3.11 赶
2.2.3.12 给
2.2.3.13 为/替
2.2.3.14 连
2.2.3.15 除/除了/除开//除非
2.2.4 核心意义域存续介词构成
2.3 关系概念域
2.3.1 凭借方式
2.3.1.1 表工具
2.3.1.2 表凭借
2.3.1.3 表依据
2.3.1.4 表方式
2.3.1.5 表条件
2.3.2 原因目的
2.3.2.1 于
2.3.2.2 以
2.3.2.3 由
2.3.2.4 由于
2.3.2.5 因
2.3.2.6 为
2.3.2.7 因为
2.3.3 范围视角
2.3.3.1 在
2.3.3.2 从
2.3.3.3 依
2.3.3.4 以
2.3.3.5 拿
2.3.4 小结
2.4 存续介词成员系统
3 晚清以来新生的介词
3.1 新生介词及其成员类型
3.1.1 新生介词构成
3.1.1.1 音节标准
3.1.1.2 原生与次生
3.1.1.3 语义类型
3.2 新生空-时域介词
3.2.1 表起始
3.2.1.1 自打/从打
3.2.1.2 冲
3.2.2 表所在
3.2.2.1搁1
3.2.2.2 跟
3.2.3 表所到
3.2.3.1 赶到
3.2.4 表方向
3.2.4.1 奔(着)
3.2.4.2 冲(着)
3.2.5 表相距
3.2.5.1 距离
3.2.6 新生空-时域介词构成
3.3 新生核心意义域介词
3.3.1 施事
3.3.1.1 叫
3.3.1.2 让
3.3.1.3 归
3.3.2 受事
3.3.2.1 管
3.3.3 对象
3.3.3.1 讲
3.3.3.2 针对
3.3.3.3 对于
3.3.3.4 关于
3.3.3.5 除掉
3.3.4 新生核心意义域介词构成
3.4 新生关系概念域介词
3.4.1 表凭借方式
3.4.1.1 按照
3.4.1.2 依照
3.4.1.3 遵照
3.4.1.4 依据
3.4.1.5 根据
3.4.1.6 本着
3.4.1.7 基于
3.4.1.8 鉴于
3.4.1.9 依仗着
3.4.1.10 搁
3.4.1.11 作为
3.4.1.12 通过
3.4.1.13 经过
3.4.2 表原因目的
3.4.2.1 冲(着)
3.4.2.2 奔(着)
3.4.3 范围视角
3.4.3.1 搁
3.4.4 新生关系概念域介词构成
3.5 新生介词的发展结果
3.5.1 可能存续
3.5.2 可能消亡
3.6 小结
4 晚清以来消亡的介词
4.1 元明清时期介词成员
4.1.1 沿用介词
4.1.2 新生介词
4.2 本时期消亡的介词成员
4.2.1 完全消失
4.2.1.1 去
4.2.1.2 望
4.2.1.3 合
4.2.1.4 共
4.2.1.5 教
4.2.1.6 吃
4.2.1.7 照依
4.2.1.8 缘
4.2.1.9 捱
4.2.2 基本消失
4.2.2.1 迨
4.2.2.2 迨至
4.2.2.3 迨及
4.2.2.4 俟
4.2.2.5 待
4.2.2.6 捱
4.2.3 消亡介词成员构成
4.3 介词消亡的原因
4.4 介词消亡的规律
4.5 小结
5 晚清以来介词系统的构成
5.1 本时期介词成员系统
5.1.1 介词成员系统分阶段统计
5.1.1.1 新生与消亡的介词
5.1.1.2 近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
5.1.1.3 现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
5.1.1.4 当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
5.2 介词语义系统变化
5.2.1 语义扩大
5.2.1.1 比及
5.2.1.2 比着
5.2.2 语义缩小
5.2.2.1 在
5.2.2.2 于
5.2.2.3 就
5.2.2.4 自
5.2.2.5 至
5.2.2.6 向
5.2.2.7 劈
5.2.2.8 从
5.2.2.9 缘
5.2.2.10 以
5.3 小结
6 晚清以来新生介词的语法化分析
6.1 新生介词的来源
6.1.1 动词源义
6.1.2 语言接触
6.1.2.1 受英语影响
6.1.2.2 借自日本
6.2 新生介词的语法化
6.2.1 句法演变机制
6.2.1.1 动词介词化的句法框架
6.2.1.2 重新分析
6.2.1.3 扩展
6.2.1.4 类推
6.2.2 语义演变机制
6.2.2.1 去语义化
6.2.2.2 认知动因(认知隐喻)
6.3 语法化斜坡与新生介词
6.4 新生介词的语法化特征
6.4.1 形态特征
6.4.2 结构特征
6.4.3 功能特征
6.4.4 语义特征
6.4.4.1 动介并存
6.4.4.2 介引语义范围局限
6.4.4.3 同义介词竞争
6.5 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2.1 选题
7.2.2 视角
7.2.3 方法
7.3 不足与展望
7.3.1 不足之处
7.3.2 研究展望
致谢
基础语料文献
参考语料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接触引发的演变——再谈介词“基于”的来源[J]. 王翠. 语言研究. 2017(01)
[2]汉语动介并行现象[J]. 何洪峰,张文颖. 语言研究. 2016(04)
[3]先秦汉语时间介词系统的构成特征[J]. 魏金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沿顺”义介词的内部层次性[J]. 何洪峰,崔云忠. 江汉学术. 2015(06)
[5]方向介词“对着”的演变过程与形成机制[J]. 张美霞.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4)
[6]江苏沭阳方言的“待、搁、蹲”[J]. 郝红艳. 方言. 2015(02)
[7]“X之于Y”的结构类型与表达功能——兼论“X之于Y”的构式化与“之于”的介词化[J]. 张谊生. 语文研究. 2015(02)
[8]汉语口语中的置换假设标记——试论“搁”、“叫”、“换”类词语的语法化趋势[J]. 周洋. 语言科学. 2015(02)
[9]介词框架“在……之上”概念整合机制及语法化考察[J]. 金常心.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2)
[10]介词“基于”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 张成进. 语文研究. 201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向”字句研究[D]. 李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英汉介词研究的类型学视野[D]. 席建国.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 卜雅娜.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 张云峰.苏州大学 2011
[5]《南齐书》介词研究[D]. 邱峰.山东大学 2009
[6]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 刘红妮.上海师范大学 2009
[7]《祖堂集》介词研究[D]. 田春来.上海师范大学 2007
[8]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D]. 吴金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6
[9]《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 王鸿滨.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华阳国志》介词研究[D]. 于月.延边大学 2016
[2]《淮南子》介词研究[D]. 常金秀.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元明时期新兴介词研究[D]. 刘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4
[4]唐五代新生介词研究[D]. 陆璐媛.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宋代新兴介词研究[D]. 陈迪.华中科技大学 2013
[6]《儒林外史》介词研究[D]. 张琳.山东师范大学 2012
[7]汉语方言“被动施事”及相关功能的语义关联[D]. 张惠清.北京大学 2012
[8]《二程遗书》介词研究[D]. 王保果.河北大学 2011
[9]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D]. 孙岚.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红楼梦》介词研究[D]. 李云云.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7152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汉语介词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1 动介关系研究
1.2.1.2 动词介词化研究
1.2.1.3 介词特殊现象研究
1.2.1.4 晚清以来汉语介词研究
1.2.2 国外汉语介词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理论和方法
1.3.1 研究理论
1.3.1.1 语法化理论
1.3.1.2 词汇化理论
1.3.1.3 句法及语义分析理论
1.3.2 研究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
1.4.1 汉语介词的判定
1.4.2 介词语义系统的划分
1.5 研究语料及符号说明
1.5.1 研究语料
1.5.1.1 晚清以来的文学作品
1.5.1.2 CCL语料库
1.5.2 符号说明
2 晚清以来存续的介词
2.1 空-时域
2.1.1 表起始
2.1.1.1 自/从/自从
2.1.1.2 打/打从
2.1.1.3 由
2.1.1.4 劈
2.1.1.5 于/在/向
2.1.2 表所在
2.1.2.1 于/在
2.1.2.2 当
2.1.2.3 即/就
2.1.2.4 从/往/向
2.1.3 表所到
2.1.3.1 至/到
2.1.3.2 迄
2.1.3.3 等
2.1.3.4 及至/比及
2.1.3.5 于/向
2.1.4 表经由
2.1.4.1 从/打
2.1.4.2 由/经由
2.1.5 表方向
2.1.5.1 朝(着)
2.1.5.2 往
2.1.5.3 向
2.1.5.4 劈
2.1.5.5 于
2.1.5.6 照(着)
2.1.6 表临近
2.1.6.1 临
2.1.6.2 靠
2.1.6.3 挨着
2.1.7 表沿顺
2.1.7.1 沿(着)
2.1.7.2 顺(着)
2.1.7.3 随(着)
2.1.7.4 贴着
2.1.8 表相距
2.1.8.1 距
2.1.8.2 离
2.1.9 表时机
2.1.9.1 值
2.1.9.2 赶
2.1.9.3 趁(着)
2.1.9.4 乘(着)
2.1.10 空-时域存续介词构成
2.2 核心意义域
2.2.1 施事
2.2.1.1 被
2.2.1.2 为
2.2.1.3 蒙
2.2.1.4 给
2.2.1.5 由/由着
2.2.1.6 经
2.2.1.7 尽(着)
2.2.1.8 任
2.2.1.9 任凭
2.2.2 受事
2.2.2.1 把
2.2.2.2 将
2.2.3 对象
2.2.3.1 就
2.2.3.2 论
2.2.3.3 以
2.2.3.4 到/至/至于
2.2.3.5 于/在
2.2.3.6 比(着)
2.2.3.7 较
2.2.3.8 之于
2.2.3.9 对/向/朝(着)/问
2.2.3.10 和/跟/与/同
2.2.3.11 赶
2.2.3.12 给
2.2.3.13 为/替
2.2.3.14 连
2.2.3.15 除/除了/除开//除非
2.2.4 核心意义域存续介词构成
2.3 关系概念域
2.3.1 凭借方式
2.3.1.1 表工具
2.3.1.2 表凭借
2.3.1.3 表依据
2.3.1.4 表方式
2.3.1.5 表条件
2.3.2 原因目的
2.3.2.1 于
2.3.2.2 以
2.3.2.3 由
2.3.2.4 由于
2.3.2.5 因
2.3.2.6 为
2.3.2.7 因为
2.3.3 范围视角
2.3.3.1 在
2.3.3.2 从
2.3.3.3 依
2.3.3.4 以
2.3.3.5 拿
2.3.4 小结
2.4 存续介词成员系统
3 晚清以来新生的介词
3.1 新生介词及其成员类型
3.1.1 新生介词构成
3.1.1.1 音节标准
3.1.1.2 原生与次生
3.1.1.3 语义类型
3.2 新生空-时域介词
3.2.1 表起始
3.2.1.1 自打/从打
3.2.1.2 冲
3.2.2 表所在
3.2.2.1搁1
3.2.2.2 跟
3.2.3 表所到
3.2.3.1 赶到
3.2.4 表方向
3.2.4.1 奔(着)
3.2.4.2 冲(着)
3.2.5 表相距
3.2.5.1 距离
3.2.6 新生空-时域介词构成
3.3 新生核心意义域介词
3.3.1 施事
3.3.1.1 叫
3.3.1.2 让
3.3.1.3 归
3.3.2 受事
3.3.2.1 管
3.3.3 对象
3.3.3.1 讲
3.3.3.2 针对
3.3.3.3 对于
3.3.3.4 关于
3.3.3.5 除掉
3.3.4 新生核心意义域介词构成
3.4 新生关系概念域介词
3.4.1 表凭借方式
3.4.1.1 按照
3.4.1.2 依照
3.4.1.3 遵照
3.4.1.4 依据
3.4.1.5 根据
3.4.1.6 本着
3.4.1.7 基于
3.4.1.8 鉴于
3.4.1.9 依仗着
3.4.1.10 搁
3.4.1.11 作为
3.4.1.12 通过
3.4.1.13 经过
3.4.2 表原因目的
3.4.2.1 冲(着)
3.4.2.2 奔(着)
3.4.3 范围视角
3.4.3.1 搁
3.4.4 新生关系概念域介词构成
3.5 新生介词的发展结果
3.5.1 可能存续
3.5.2 可能消亡
3.6 小结
4 晚清以来消亡的介词
4.1 元明清时期介词成员
4.1.1 沿用介词
4.1.2 新生介词
4.2 本时期消亡的介词成员
4.2.1 完全消失
4.2.1.1 去
4.2.1.2 望
4.2.1.3 合
4.2.1.4 共
4.2.1.5 教
4.2.1.6 吃
4.2.1.7 照依
4.2.1.8 缘
4.2.1.9 捱
4.2.2 基本消失
4.2.2.1 迨
4.2.2.2 迨至
4.2.2.3 迨及
4.2.2.4 俟
4.2.2.5 待
4.2.2.6 捱
4.2.3 消亡介词成员构成
4.3 介词消亡的原因
4.4 介词消亡的规律
4.5 小结
5 晚清以来介词系统的构成
5.1 本时期介词成员系统
5.1.1 介词成员系统分阶段统计
5.1.1.1 新生与消亡的介词
5.1.1.2 近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
5.1.1.3 现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
5.1.1.4 当代汉语介词系统成员
5.2 介词语义系统变化
5.2.1 语义扩大
5.2.1.1 比及
5.2.1.2 比着
5.2.2 语义缩小
5.2.2.1 在
5.2.2.2 于
5.2.2.3 就
5.2.2.4 自
5.2.2.5 至
5.2.2.6 向
5.2.2.7 劈
5.2.2.8 从
5.2.2.9 缘
5.2.2.10 以
5.3 小结
6 晚清以来新生介词的语法化分析
6.1 新生介词的来源
6.1.1 动词源义
6.1.2 语言接触
6.1.2.1 受英语影响
6.1.2.2 借自日本
6.2 新生介词的语法化
6.2.1 句法演变机制
6.2.1.1 动词介词化的句法框架
6.2.1.2 重新分析
6.2.1.3 扩展
6.2.1.4 类推
6.2.2 语义演变机制
6.2.2.1 去语义化
6.2.2.2 认知动因(认知隐喻)
6.3 语法化斜坡与新生介词
6.4 新生介词的语法化特征
6.4.1 形态特征
6.4.2 结构特征
6.4.3 功能特征
6.4.4 语义特征
6.4.4.1 动介并存
6.4.4.2 介引语义范围局限
6.4.4.3 同义介词竞争
6.5 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2.1 选题
7.2.2 视角
7.2.3 方法
7.3 不足与展望
7.3.1 不足之处
7.3.2 研究展望
致谢
基础语料文献
参考语料文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接触引发的演变——再谈介词“基于”的来源[J]. 王翠. 语言研究. 2017(01)
[2]汉语动介并行现象[J]. 何洪峰,张文颖. 语言研究. 2016(04)
[3]先秦汉语时间介词系统的构成特征[J]. 魏金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沿顺”义介词的内部层次性[J]. 何洪峰,崔云忠. 江汉学术. 2015(06)
[5]方向介词“对着”的演变过程与形成机制[J]. 张美霞.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04)
[6]江苏沭阳方言的“待、搁、蹲”[J]. 郝红艳. 方言. 2015(02)
[7]“X之于Y”的结构类型与表达功能——兼论“X之于Y”的构式化与“之于”的介词化[J]. 张谊生. 语文研究. 2015(02)
[8]汉语口语中的置换假设标记——试论“搁”、“叫”、“换”类词语的语法化趋势[J]. 周洋. 语言科学. 2015(02)
[9]介词框架“在……之上”概念整合机制及语法化考察[J]. 金常心.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2)
[10]介词“基于”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 张成进. 语文研究. 2014(04)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向”字句研究[D]. 李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英汉介词研究的类型学视野[D]. 席建国.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3]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 卜雅娜.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北京话介词史(1750-1950)[D]. 张云峰.苏州大学 2011
[5]《南齐书》介词研究[D]. 邱峰.山东大学 2009
[6]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 刘红妮.上海师范大学 2009
[7]《祖堂集》介词研究[D]. 田春来.上海师范大学 2007
[8]中古汉语时间介词研究[D]. 吴金花.福建师范大学 2006
[9]《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 王鸿滨.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华阳国志》介词研究[D]. 于月.延边大学 2016
[2]《淮南子》介词研究[D]. 常金秀.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元明时期新兴介词研究[D]. 刘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4
[4]唐五代新生介词研究[D]. 陆璐媛.华中科技大学 2013
[5]宋代新兴介词研究[D]. 陈迪.华中科技大学 2013
[6]《儒林外史》介词研究[D]. 张琳.山东师范大学 2012
[7]汉语方言“被动施事”及相关功能的语义关联[D]. 张惠清.北京大学 2012
[8]《二程遗书》介词研究[D]. 王保果.河北大学 2011
[9]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D]. 孙岚.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红楼梦》介词研究[D]. 李云云.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37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3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