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改革特色谈

发布时间:2021-01-07 12:3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实行从单科性外语院校改革为复合应用型外国语大学之后创立的第一批复合应用型专业之一。近年来,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教学改革的抓手和重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坚持自身发展特色、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紧扣时代主题、体现家国情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思路、框架以及三个不同层面的培养目标,详细阐述了由五门课组成的"跨文化践行"课程链及"物—格物、器—器物、道—化物"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以"对外汉语教育史"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原本教材细读、实地走访调研、小组汇报等多元化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沃土"和"中外文明互鉴"这两大思政主题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本文旨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文章来源】: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2020,5(0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改革特色谈


上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课程链逻辑关系

心得,学生,上海


该活动的目的是要充分建设第二课堂,利用上海本地的文化资源,让学生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的文化深度和广度,同时加强他们对上海历史现状的了解和热爱。考察归来,学生纷纷表示他们从独特的、纵深的视角重新认识了上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感受了上海的文化,图4为学生调研归来发表在公众号上的心得分享。这些年,学生群体中也产生了很多具有学术价值的调研报告,例如:《三顾藏书阁》《简谈美华书馆汉语言文化相关出版物》《土山湾博物馆调研报告》《文教事业传承——以徐汇中学为中心的考察》《东亚同文书院调查报告》《施约瑟、卜舫济的汉语教育理念》《从学生培养角度看震旦大学》《中西合璧,译夷以益——探访江南制造局翻译馆》《麦家圈的演变及影响研究》《美国传教士在沪江》《从圣约翰大学的汉语、英语教育看其消极保守态度》。并孵育了“近代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上海地理文化资源调研”“微课堂——基于专业课程的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史”“上海文学博物馆空间内容及其对中小学教育影响的研究”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国际教育,汉语,层面,目标


将主流价值观引领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发挥学院多学科(上外国际教育学院共有四个专业,分别为汉语国际教育、教育技术学、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优势,打破专业壁垒,全员育人、全方位立德树人;以中国由古至今的历史、学术思想、文化教育的成就来鼓舞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以中外语言、中外文化接触沟通的历史,展现文化交流和融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理解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必然关系。三、“物、器、道”——“跨文化践行”课程思政课程链建设


本文编号:2962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62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