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中的两类“VV”式动词重叠
发布时间:2021-01-21 10:27
文章主要讨论了"VV1""VV2"这两类动词重叠。"VV1"是一种叙述性动词重叠,主要侧重动作行为的客观叙述,"VV2"是一种描写性动词重叠,主要侧重动作状态的主观描摹。二者在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文章来源】:汉语学报.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引出
二 语法意义上的差异
2.1 “VV1”的语法意义
2.2 “VV2”的语法意义
2.2.1 固始方言的“VV2”
2.2.2 霍邱方言的“VV2”
三 句法功能及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3.1 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3.2 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四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重叠现象的演进趋势、生成历程及发展动因[J]. 王建军,周梦云. 语文研究. 2018(04)
[2]汉语方言中描摹性动词重叠的修辞学考察——以“VV的”为例[J]. 叶祖贵. 当代修辞学. 2014(05)
[3]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J]. 汪国胜,付欣晴. 汉语学报. 2013(04)
[4]论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J]. 潘国英. 修辞学习. 2007(01)
[5]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 方梅.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6]温州话动词重叠式分析[J]. 池昌海,王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7]广西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J]. 欧鉴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9(06)
[8]嘉善话中实词的重叠现象[J].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04)
[9]霍邱方言中的一种动词重叠句[J]. 赵怀印. 方言. 1995(03)
[10]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 刘月华. 中国语文. 1983 (01)
博士论文
[1]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 苏俊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 王红梅.暨南大学 2005
[3]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 吴云霞.厦门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广西桂平粤方言动词重叠研究[D]. 谢蓓.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90990
【文章来源】:汉语学报.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引出
二 语法意义上的差异
2.1 “VV1”的语法意义
2.2 “VV2”的语法意义
2.2.1 固始方言的“VV2”
2.2.2 霍邱方言的“VV2”
三 句法功能及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3.1 句法功能上的差异
3.2 结构形式上的差异
四 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重叠现象的演进趋势、生成历程及发展动因[J]. 王建军,周梦云. 语文研究. 2018(04)
[2]汉语方言中描摹性动词重叠的修辞学考察——以“VV的”为例[J]. 叶祖贵. 当代修辞学. 2014(05)
[3]汉语方言的“动词重叠式+补语”结构[J]. 汪国胜,付欣晴. 汉语学报. 2013(04)
[4]论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表达[J]. 潘国英. 修辞学习. 2007(01)
[5]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 方梅.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6]温州话动词重叠式分析[J]. 池昌海,王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5)
[7]广西平南白话动词的重叠式[J]. 欧鉴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1999(06)
[8]嘉善话中实词的重叠现象[J].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8(04)
[9]霍邱方言中的一种动词重叠句[J]. 赵怀印. 方言. 1995(03)
[10]动词重叠的表达功能及可重叠动词的范围[J]. 刘月华. 中国语文. 1983 (01)
博士论文
[1]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 苏俊波.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 王红梅.暨南大学 2005
[3]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 吴云霞.厦门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广西桂平粤方言动词重叠研究[D]. 谢蓓.上海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90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9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