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十六世纪初至十八世纪末朝鲜汉字音入声韵尾渐变考

发布时间:2021-01-22 21:54
  一直以来,汉语音韵学界中对于元代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之“入派三声”存在着不同解释。随之,近代汉语时期的北方官话中是否存在入声,便成为了汉语音韵学界长期争论而未决的热点问题。对此,本文拟从中朝语言文字关系史的角度出发,以朝鲜朝时期的汉语会话教科书一《翻译老乞大》(十六世纪初)与《重刊老乞大谚解》(十八世纪末)中出现的入声韵尾标记“(?)”为中心,并与其蓝本《洪武正韵》中的正音入声字进行比较,阐述其历时性的渐变样相,论述该入声韵尾标记的当为性及实质,进而探究《中原音韵》时期入声的存在情况。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入声韵尾标记“(?)”的使用并没有像先行研究中所描述的那般固定,例如药韵相关入声韵尾标记中,除了常见的“(?)”韵尾外,“(?)”也有被当作药韵入声来使用的情况,这一点表明,药韵所属汉字音并没有在早期阶段就全部归入“萧豪”韵,即使考虑到“存古”的因素,也可推测至少在十六世纪初为止,这些汉字音仍然保留着入声。其次,一些观点对于“老乞大”类译书中所出现的入声韵尾标记“(?)”持有疑虑,认为这一标记完全是“主观设置的人为标记”,甚至无法发音。但是本文通过《世宗实... 

【文章来源】:延边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李氏王朝时期转写汉字音中“正音”韵母音值的推定方法[J]. 孙建元.  民族语文. 2011(04)
[2]朝鲜对音文献入声资料的重新解读[J]. 刘泽民.  民族语文. 2010(03)



本文编号:299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99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0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