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SDp是NP/VP”句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17:36
  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汉语中“这/那”的特殊句式之一:“SDp是NP/VP”句式,除前言和结论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着重探讨“SDp是NP”句式。从语法分布与句法功能、语义关系、篇章指称功能、句式结构与语义表达以及语用原则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这一句式根据指人主语“S”的不同,其句式表达有所差异,我们认为不同句式的不同语义表达体现了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态度和情感,隐含着“强调自我”或者“关注对方”的心理情感和态度。第二章主要探讨“SDp是VP”句式。从语法分布与句法功能、语义关系、篇章指称功能、句式结构与语义表达、类固化等角度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句法上,表现为单独成句或独立成分句,也可以充当句子的宾语,其句式的语气类型主要是陈述句和疑问句。指示代词Dp在篇章中以回指和当前指称功能为主,当指人主语是第一人称代词时,有预指功能。语义表达主要表现在:“我Dp是VP”句式的话语认同性与弱话语认同性,“你Dp是VP”和“他Dp是VP”句式的否定性评价义与非否定性评价义。在这一句式中,“Dp是”具有类固化倾向,其类固化的语用内涵主要表现在具有强调功能。第三章主要从构式角度探讨“SDp是NP/VP...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引言
    0.1 研究对象
    0.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0.2.1 “这/那”的句法结构与基本语义属性
        0.2.2 “这/那”的语用及篇章研究与虚化过程
        0.2.3 “SDp 是 NP/VP”句式的结构与定性
    0.3 本文思路和安排
    0.4 理论依据和语料来源
第一章 “SDp 是 NP”句式研究
    1.0 前言
    1.1 语法分布与句法功能
        1.1.1 “SDp 是 NP”的语法分布
        1.1.2 “SDp”的句法功能
        1.1.3 “SDp 是 NP”的句法功能
    1.2. “S”与“Dp”的语义关系及“SDp”篇章中的指代功能分析
        1.2.1 “S”与“Dp”的语义关系
        1.2.2 “SDp”在篇章中的指代功能分析
    1.3 句式结构与语义表达
        1.3.1 “我 Dp 是 NP”句式的话语认同性与语义凸显性
        1.3.2 “你 Dp 是 NP”句式的否定性评价义与非否定性评价义
        1.3.3 “他 Dp 是 NP”句式
    1.4 语用原则解释——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
        1.4.1 主观性
        1.4.2 交互主观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SDp 是 VP”句式研究
    2.0 前言
    2.1 语法分布与句法功能
        2.1.1 “SDp 是 VP”句式的句法结构
        2.1.2 “SDp 是 VP”句式的句法功能
        2.1.3 “SDp 是 VP”句式的语气类型分析
    2.2 “S”与“Dp”的语义关系及“Dp”的篇章指代功能
        2.2.1 “S”与“Dp”的语义关系
        2.2.2 “Dp”在篇章中的指代功能分析
    2.3 句式结构与语义表达
        2.3.1 “我 Dp 是 VP”句式的弱话语认同性与肯定性态度
        2.3.2 “你 Dp 是 VP”句式的否定性评价义与非否定性评价义
        2.3.3 “他 Dp 是 VP”句式
    2.4 “Dp 是”的强调功能与类固化倾向
        2.4.1 “Dp 是”的强调功能
        2.4.2 “Dp 是”的类固化倾向
    2.5 “SDp 是 VP”句式的变异情况
        2.5.1 省略式
        2.5.2 倒装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Dp 是 NP/VP”句式的构式义及其篇章功能
    3.0 前言
    3.1 句式的构式义及其由来
        3.1.1 句式的构式义解析
        3.1.2 构式的由来
        3.1.3 适用语境
    3.2 语用功能及篇章功能
        3.2.1 语用功能——强调性
        3.2.2 篇章功能——衔接功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汉语“这/那”指示义与主观评价及话题功能的关系[J]. 吴早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北京话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 郭风岚.  中国语文. 2009(05)
[3]“这么”和“那么”篇章不对称考察[J]. 杨玉玲.  语言文字应用. 2007(04)
[4]“那是”的对话衔接功能及其固化过程——兼论“是”的进一步语法化[J]. 王志恺.  汉语学习. 2007(03)
[5]“这N”语法构式、意义及其推导[J]. 邓巨,秦中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6]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董秀芳.  世界汉语教学. 2007(01)
[7]单个“这”和“那”篇章不对称研究[J]. 杨玉玲.  世界汉语教学. 2006(04)
[8]试论“这”“那”指称事件的照应功能[J]. 王灿龙.  语言研究. 2006(02)
[9]“这”、“那”类指代词隐性回指[J]. 王道英,韩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04)
[10]浅谈“这-”“那-”的语用和话语功能[J]. 岳岩.  滁州学院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 蒋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近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组合形式的历时演变[D]. 陈爽.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非主谓句“这NP”的语用考察[D]. 李丽虹.广西师范大学 2005
[3]现代汉语中“这/那”的研究[D]. 张久.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09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09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