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还”功能的多角度探索
发布时间:2021-03-19 11:50
副词“还”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表义复杂且容易和其它副词产生误用。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还”的义项进行梳理,在考察大量语料样本的基础上,对“还”的强调功能、信息功能、语篇功能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还”的研究总况,对“还”的语义研究和功能研究进行整理。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并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加以说明。最后说明本文的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考察“还”具有强调功能的结构。在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析出具有强调功能的“还”的结构。通过对“还”相关强调结构的分析,认为“还”的强调功能来自于“还”的“平”、“扬”语气。“还”产生强调功能的动因,认为是受到语境中主观化的影响和句法结构的改变。第三章从说话人心理和生活常识出发对副词“还”的预期信息功能进行分类,着重探讨“还”的反预期信息。试图从语义量级的角度出发,得出“还”与其结构容易在说话人的心理或听话人的心理构建出一定的量级维度,而预期信息所传达的内容与说话人心理构建的语义维度相一致,反预期信息则与说话人心理构建的维度相反。第四章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还”和“又”的词语搭配差异及语篇衔接差异进行对比分...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状况简介
1.2.1 副词“还”的研究总况
1.2.2 副词“还”的语义研究
1.2.3 副词“还”的功能研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副词“还”的强调功能
2.1 引言
2.2 “还”的强调功能结构
2.2.1 X比Y还W
2.2.2 还VP呢
2.2.3 还不/没
2.3 “还”强调功能的来源
2.3.1 “还”表示平的语气
2.3.2 “还”表示抑的语气
2.3.3 “还”表示扬的语气
2.4 产生强调功能的动因
2.4.1 语境中受主观化的影响
2.4.2 句法结构的改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还”的两种信息功能:预期与反预期
3.1 引言
3.2 “还”传达的预期信息
3.2.1 常识类预期
3.2.2 状态类预期
3.3 “还”传达的反预期信息
3.3.1 常识类反预期信息
3.3.2 状态类反预期
3.4 “还”的两种功能与量级维度的关系
3.4.1 预期信息与量级维度的关系
3.4.2 反预期信息与量级维度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还”和“又”语篇功能对比分析
4.1 引言
4.2 “还”和“又”的词语搭配差异
4.2.1 限制类词语搭配
4.2.2 延续类词语搭配
4.2.3 总括类词语搭配
4.2.4 转折类词语搭配
4.2.5 加合类词语搭配
4.3 “还”和“又”的语篇衔接差异
4.3.1 “还”的语篇衔接功能
4.3.1.1“还”具有引起话题的功能
4.3.1.2“还”呼应前语境的功能
4.3.1.3 “还”继续话题的功能
4.3.2 “又”的语篇衔接功能
4.3.2.1 “又”引起话题的功能
4.3.2.2 “又”呼应前语境的功能
4.3.4 “又”上下文并列的功能
4.4 “还”和“又”的语篇衔接差异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可能的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罢了”“而已”语篇功能比较分析[J]. 丁存越.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1)
[2]“还X呢”构式: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J]. 宗守云.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4)
[3]反预期程度的量化研究[J]. 万光荣,余承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4]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J]. 陆俭明. 当代修辞学. 2016(01)
[5]全称量化副词“净”的语义及使用限制[J]. 张蕾.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3)
[6]副词“也”的反预期功能[J]. 陈鸿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7]谈“已经”的反预期语用功能[J]. 许诺. 汉语学习. 2015(01)
[8]试析“比N还N”及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J]. 马伟忠.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06)
[9]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J]. 谷峰. 汉语学习. 2014(04)
[10]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J]. 宗守云,张素玲. 汉语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 张全生.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中副词“还、再、又、也”的对比分析与教学[D]. 丁佳.重庆师范大学 2017
[2]语气副词“还好”的多角度考察[D]. 田煜.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副词“还”的语义、句法研究[D]. 杨柳.黑龙江大学 2015
[4]副词“还、再、又”重复义研究以及对韩教学对策[D]. SIM HANA(沈夏娜).山东大学 2012
[5]副词“还”研究综述[D]. 李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副词“还是”的多角度考察[D]. 于超.延边大学 2007
[7]副词“还、也、又、再”的重复义研究[D]. 刘建华.延边大学 2007
[8]日本留学生对“还”“又”“再”的使用状况分析[D]. 盐见亮太.辽宁师范大学 2005
[9]副词“还”语义网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D]. 唐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89517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状况简介
1.2.1 副词“还”的研究总况
1.2.2 副词“还”的语义研究
1.2.3 副词“还”的功能研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
1.5 语料来源
第2章 副词“还”的强调功能
2.1 引言
2.2 “还”的强调功能结构
2.2.1 X比Y还W
2.2.2 还VP呢
2.2.3 还不/没
2.3 “还”强调功能的来源
2.3.1 “还”表示平的语气
2.3.2 “还”表示抑的语气
2.3.3 “还”表示扬的语气
2.4 产生强调功能的动因
2.4.1 语境中受主观化的影响
2.4.2 句法结构的改变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还”的两种信息功能:预期与反预期
3.1 引言
3.2 “还”传达的预期信息
3.2.1 常识类预期
3.2.2 状态类预期
3.3 “还”传达的反预期信息
3.3.1 常识类反预期信息
3.3.2 状态类反预期
3.4 “还”的两种功能与量级维度的关系
3.4.1 预期信息与量级维度的关系
3.4.2 反预期信息与量级维度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还”和“又”语篇功能对比分析
4.1 引言
4.2 “还”和“又”的词语搭配差异
4.2.1 限制类词语搭配
4.2.2 延续类词语搭配
4.2.3 总括类词语搭配
4.2.4 转折类词语搭配
4.2.5 加合类词语搭配
4.3 “还”和“又”的语篇衔接差异
4.3.1 “还”的语篇衔接功能
4.3.1.1“还”具有引起话题的功能
4.3.1.2“还”呼应前语境的功能
4.3.1.3 “还”继续话题的功能
4.3.2 “又”的语篇衔接功能
4.3.2.1 “又”引起话题的功能
4.3.2.2 “又”呼应前语境的功能
4.3.4 “又”上下文并列的功能
4.4 “还”和“又”的语篇衔接差异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5.2 可能的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罢了”“而已”语篇功能比较分析[J]. 丁存越.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1)
[2]“还X呢”构式: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J]. 宗守云.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04)
[3]反预期程度的量化研究[J]. 万光荣,余承法.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2)
[4]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J]. 陆俭明. 当代修辞学. 2016(01)
[5]全称量化副词“净”的语义及使用限制[J]. 张蕾. 世界汉语教学. 2015(03)
[6]副词“也”的反预期功能[J]. 陈鸿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7]谈“已经”的反预期语用功能[J]. 许诺. 汉语学习. 2015(01)
[8]试析“比N还N”及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J]. 马伟忠.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4(06)
[9]汉语反预期标记研究述评[J]. 谷峰. 汉语学习. 2014(04)
[10]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J]. 宗守云,张素玲. 汉语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 张全生.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对外汉语中副词“还、再、又、也”的对比分析与教学[D]. 丁佳.重庆师范大学 2017
[2]语气副词“还好”的多角度考察[D]. 田煜.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副词“还”的语义、句法研究[D]. 杨柳.黑龙江大学 2015
[4]副词“还、再、又”重复义研究以及对韩教学对策[D]. SIM HANA(沈夏娜).山东大学 2012
[5]副词“还”研究综述[D]. 李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副词“还是”的多角度考察[D]. 于超.延边大学 2007
[7]副词“还、也、又、再”的重复义研究[D]. 刘建华.延边大学 2007
[8]日本留学生对“还”“又”“再”的使用状况分析[D]. 盐见亮太.辽宁师范大学 2005
[9]副词“还”语义网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D]. 唐敏.上海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89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8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