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评点符号的历史演进与批评功能

发布时间:2021-03-24 21:06
  评点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构成因素与批评形态。始兴于宋代,是古人阅读文本时将自己的心得感悟,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语辞批注在文本上的一种品评方式,同时借助"点"、"圈"、"截"、"抹"、"钩"等形状各异的符号,并施以红、黑、黄、青等颜色,表达自己文学观念的一种批评形态。当下就评点而论,多注重"评"而疏于"点",因早期"圈点"文献的缺失,以及翻刻典籍者在重刻的过程中为求便捷或者节省成本,有意将"圈点"进行规避、遗漏等因素,致其表意功能相较"品评"略显薄弱。今以评点符号为对象,就其历史演变、批评意蕴、形态特征、评点功能予以考察。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评点源流述略
二、评点符号的生发与迁转
三、评点的形态要素与功能意蕴
    (一)“点”指在评点文本中对如“文眼”、“警语”、“纲目”等处的标识,常见有“ヽ”或“”、“·”两种符号。
    (二)“圈”指在评点文本中的“清新俊逸、秀雅透露、菁华奇幻、摹写有趣之处”施以圈符。
    (三)“截”在评点符号中常以黑右上倾斜线“━”标识,旨在表达对篇章段落进行切断、割开之意,以示文章的层次结构。
    (四)“抹”指在评点文本中用笔在关键或纲目的文字右侧处划一长线。
    (五)“钩”指在文中的用语新奇处,筋脉联络处,施以“亅”、“し”之形钩状符号。
四、评点的兴盛及价值



本文编号:3098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98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