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论周有光关于汉字低效和汉语文字现代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3 20:16
  本文主要研究周有光关于汉字低效问题的理论。在分析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结合其他相关语言学专家的研究成果,采用历史文献描述和分析论述结合的方法,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纵横比较。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汉字低效的表现、原因以及提高汉字效率的途径。特别是对汉语文字现代化过程中通过提高汉语文字效率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回顾,论证了周有光从提高汉字效率角度研究汉语文字现代化的成就。汉字低效的宏观表现是汉字文化圈的缩小,具体表现是在汉字的学习和应用两个方面。在学习汉字方面,汉字的低效具体表现为难认、难读、难解、难写、难查、难记等。在应用汉字方面,汉字的低效具体表现为汉字的“四难”:笔画繁、字数多、读音乱以及检索难。汉字低效的原因主要是从文字的历史演变和现实类型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历史演变来看,汉字的低效是因为汉字还处于世界文字发展史中的古典文字阶段。从现实类型来看,汉字的低效是因为在世界文字音素化的浪潮中,汉字的体制仍然属于表意文字。作为古典文字的汉字拥有庞大的数量,成为了唯一存活的表意文字。提高汉字效率的途径有3个:第一,在汉字体制内部进行优化,帮助汉字简便化;第二,内外结合,改进汉字的表音功能;第三,进行汉字的体制改...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步骤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情况的综述
        1.3.1 周有光的相关文献及其利用情况
        1.3.2 其他学者的相关文献及其利用情况
    1.4 周有光的生平介绍
2 周有光对汉字低效现象的分析
    2.1 汉字文化圈的缩小
    2.2 汉字在学习方面的低效
    2.3 汉字在应用方面的低效
        2.3.1 笔画多
        2.3.2 字数多
        2.3.3 读音乱
        2.3.4 检索难
3 周有光对汉字低效原因的分析
    3.1 从文字的历史演变看汉字的孤独地位
        3.1.1 文字的分类、分期以及规律
        3.1.2 文字的发展历史
    3.2 从文字的现实类型看汉字的孤独地位
        3.2.1 世界文字的音素化浪潮
        3.2.2 汉字属于唯一存活的表意文字
4 周有光对提高汉字效率的途径的分析
    4.1 汉语文字改革的特殊性和历史分期
        4.1.1 汉语文字改革运动的特殊性
        4.1.2 汉语文字改革运动的历史分期
    4.2 内部优化,实现汉字简便化
        4.2.1 定形
        4.2.2 定量
        4.2.3 定音
        4.2.4 定序
    4.3 内外结合,改进汉字的表音功能
    4.4 外部改革,促进汉字拼音化
        4.4.1 否定语言决定文字类型的观点
        4.4.2 从创造民族形式的字母到采用国际通用的字母
        4.4.3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4.4.4 推广汉语拼音正词法
5 汉语文字现代化的回顾和展望
    5.1 汉语文字现代化成效的回顾
        5.1.1 汉语文字本身的成效
        5.1.2 汉语文字教学方面的成效
        5.1.3 现代信息处理方面的成效
        5.1.4 少数民族制定文字方面的成效
        5.1.5 国际交流方面的成效
    5.2 汉语文字现代化的展望
        5.2.1 从越南、朝鲜文字拼音化展望
        5.2.2 从中亚汉语方言音素文字展望
        5.2.3 从中国四川彝文的音节文字展望
        5.2.4 从中国湖南江永的汉语方言音节文字展望
        5.2.5 从汉语文字现代化的困境展望
6 结论
    6.1 论文的创新
    6.2 论文的不足
附录 调查研究日志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干文和世界两大文字家族的演变对汉语文字发展的启发[J]. 曾宝芬,曹家鹏,彭泽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02)
[2]再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教学[J]. 陆俭明.  语言文字应用. 2013(04)
[3]江永女书文字和世界文化遗产[J]. 彭泽润,王炎梅,朱凌青青.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04)
[4]谈谈语文现代化和汉语国际传播[J]. 马庆株.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5)
[5]论彝文假借[J]. 朱文旭,肖先瑞.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6]《汉语拼音方案》的功绩、发展及问题[J]. 陈章太.  语言文字应用. 2008(03)
[7]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J]. 周有光.  民族语文. 2007(01)
[8]越南语言文字使用的历史回溯[J]. 罗文青.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9]“东干语”音素文字及其词式书写的启发——汉语语言规划在中国境外的成功范例[J]. 彭泽润,曾宝芬.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10]形声字不是“意音文字”——部件和字的相关文字理论问题[J]. 彭泽润,蒋文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06)



本文编号:3117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17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