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的译者能力及其结构探微
发布时间:2021-04-13 23:21
译者培养的核心应该是译者能力的培养。当下学术界和译者培养机构对译者能力的把握主要集中在离文本较近的译者翻译能力,对译者离文本较远的涉及社会、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译者自身身份意识方面的能力关注不够。文章认为,从社会翻译学出发探索译者能力结构会有更全面的把握。鉴于此,文章首先探讨借鉴社会学理论完成社会翻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架构,接着在此框架下界定面向职场的译者能力和具体能力结构,以丰富翻译教学研究,重构译者能力培养模式。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译者能力总体结构模块
所以,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的译者能力结构范围可以界定为:具有翻译领域的场域意识,熟悉社会场域的层次、结构和特点及与译者场域的关系;具有翻译领域的规范意识,懂得规范和译者的关系;具有译者资本意识,懂得资本的形式种类和功能;具有译者惯习意识,懂得译者惯习的本质和功能,并主动参与自己的惯习资本的建构;懂得译者场域、译者规范、译者资本、译者惯习和译者能力的内在关系;懂得译者的国家、政治、文化和外交身份建构与译者能力的内在关系,懂得译者能力是所有这些意识能力与文本发生关系的界面和表征,具有包括完成译本生成所需的所有能力因素。 译者能力因而可定义为,译者作为一个完全意义的社会的人在翻译领域所表现出的与翻译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所有能力因素的综合,具体结构能力见图2。翻译活动是无国界的,但译者是有国籍的。 这些形而上的译者能力其实是一个成熟的译者能力系统里最深层次的东西,是译者翻译行为的最底层基础,决定着成熟译者翻译行为的终极价值取向,而这些部分的译者能力在译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向来被忽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探析[J]. 王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4)
[2]社会翻译学主要关键词及其关系诠释[J]. 刘晓峰,马会娟. 上海翻译. 2016(05)
[3]译者能力与专硕翻译教学——简论美因茨大学翻译培养模式对我国MTI翻译教学的启示[J]. 贾一诚.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4]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 李瑞林. 中国翻译. 2011(01)
[5]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J]. 刘和平. 中国翻译. 2011(01)
[6]翻译能力及其研究[J]. 杨志红,王克非. 外语教学. 2010(06)
[7]从认知视角试论翻译能力的构成[J]. 冯全功. 外语教学. 2010(06)
[8]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 王树槐,王若维. 外语研究. 2008(05)
[9]汉译英能力解析[J]. 杨晓荣. 中国翻译. 2002(06)
本文编号:3136190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译者能力总体结构模块
所以,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的译者能力结构范围可以界定为:具有翻译领域的场域意识,熟悉社会场域的层次、结构和特点及与译者场域的关系;具有翻译领域的规范意识,懂得规范和译者的关系;具有译者资本意识,懂得资本的形式种类和功能;具有译者惯习意识,懂得译者惯习的本质和功能,并主动参与自己的惯习资本的建构;懂得译者场域、译者规范、译者资本、译者惯习和译者能力的内在关系;懂得译者的国家、政治、文化和外交身份建构与译者能力的内在关系,懂得译者能力是所有这些意识能力与文本发生关系的界面和表征,具有包括完成译本生成所需的所有能力因素。 译者能力因而可定义为,译者作为一个完全意义的社会的人在翻译领域所表现出的与翻译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所有能力因素的综合,具体结构能力见图2。翻译活动是无国界的,但译者是有国籍的。 这些形而上的译者能力其实是一个成熟的译者能力系统里最深层次的东西,是译者翻译行为的最底层基础,决定着成熟译者翻译行为的终极价值取向,而这些部分的译者能力在译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中向来被忽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过程为导向的翻译教学探析[J]. 王巍.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4)
[2]社会翻译学主要关键词及其关系诠释[J]. 刘晓峰,马会娟. 上海翻译. 2016(05)
[3]译者能力与专硕翻译教学——简论美因茨大学翻译培养模式对我国MTI翻译教学的启示[J]. 贾一诚.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4)
[4]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 李瑞林. 中国翻译. 2011(01)
[5]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J]. 刘和平. 中国翻译. 2011(01)
[6]翻译能力及其研究[J]. 杨志红,王克非. 外语教学. 2010(06)
[7]从认知视角试论翻译能力的构成[J]. 冯全功. 外语教学. 2010(06)
[8]翻译能力的构成因素和发展层次研究[J]. 王树槐,王若维. 外语研究. 2008(05)
[9]汉译英能力解析[J]. 杨晓荣. 中国翻译. 2002(06)
本文编号:3136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36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