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偏关方言语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1:02
偏关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在方言归属上,属于晋语五台片。偏关方言可以分为三部分,以新关镇为代表的城关方言;以老营、南堡子为代表的方言,其与神池、平鲁口音相近;以大石窊、天峰坪为代表的方言,其与河曲口音相似。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城关方言是当地的代表性方言,所以,本文以偏关县的城关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力图对其进行全面地描写和详细地分析。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引论。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偏关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人口概况、偏关方言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的记音符号以及发音合作人的基本信息。第二章偏关方言语音系统。在这一部分,主要对偏关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儿化韵母、连读变调以及内部差异进行了描写。第三章偏关方言声韵调配合关系。在这一部分,主要总结了偏关方言的声韵、声韵调配合关系,并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第四章偏关方言与中古音韵的比较。在这一部分,以《方言调查字表》为依据,将偏关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分别与中古音韵进行比较,研究其演变规律。在入声的比较中,发现偏关方言在保留入声的同时,部分入声字已经舒化,且声调大多归为阳平。第五章偏关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历史沿革和地理人口概况
1.2 偏关方言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音标符号
第二章 偏关方言语音系统
2.1 声母
2.2 韵母
2.3 声调
2.4 偏关语音的内部差异
2.5 儿化韵母
2.6 连读变调
2.6.1 非叠字两字组
2.6.2 叠字两字组
第三章 偏关方言声韵调配合关系
3.1 声韵配合关系
3.2 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四章 偏关方言与中古音韵的比较
4.1 古声母与偏关声母的比较
4.2 古韵母与偏关韵母的比较
4.3 古声调与偏关方言声调的比较
4.4 偏关方言声母与中古声母比较
4.5 偏关方言韵母与古韵母的比较
第五章 偏关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
5.1 声母对应
5.2 韵母对应
5.3 声调对应
第六章 同音字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偏关话中的“圪”[J]. 贺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2]山西偏关地名历史文化信息解读[J]. 贺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3]偏关方言音系整理[J]. 刘春媛. 青年作家. 2014(14)
[4]山阴方言蟹止两摄的读音及演变[J]. 崔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5]偏关方言的主要副词初探[J]. 常乐. 晋中学院学报. 2012(05)
[6]山西偏关方言部分本字考[J]. 白彦.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10)
[7]文水方言百年来的元音高化[J]. 乔全生,余跃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 王洪君. 语文研究. 2007(01)
[9]山西晋语舌面高元音的舌尖化[J]. 张燕来. 语文研究. 2006(01)
[10]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的演变[J]. 崔淑慧. 语文研究. 2004(02)
博士论文
[1]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 崔淑慧.暨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运城盐湖区方言语音研究[D]. 张丽娜.山西大学 2015
[2]山西阳高方言语音研究[D]. 赵鑫赟.山西大学 2015
[3]偏关方言程度范畴[D]. 范晓慧.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文水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 余跃龙.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6516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历史沿革和地理人口概况
1.2 偏关方言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音标符号
第二章 偏关方言语音系统
2.1 声母
2.2 韵母
2.3 声调
2.4 偏关语音的内部差异
2.5 儿化韵母
2.6 连读变调
2.6.1 非叠字两字组
2.6.2 叠字两字组
第三章 偏关方言声韵调配合关系
3.1 声韵配合关系
3.2 声韵调配合关系
第四章 偏关方言与中古音韵的比较
4.1 古声母与偏关声母的比较
4.2 古韵母与偏关韵母的比较
4.3 古声调与偏关方言声调的比较
4.4 偏关方言声母与中古声母比较
4.5 偏关方言韵母与古韵母的比较
第五章 偏关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对应
5.1 声母对应
5.2 韵母对应
5.3 声调对应
第六章 同音字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西偏关话中的“圪”[J]. 贺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2]山西偏关地名历史文化信息解读[J]. 贺娟.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3]偏关方言音系整理[J]. 刘春媛. 青年作家. 2014(14)
[4]山阴方言蟹止两摄的读音及演变[J]. 崔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5]偏关方言的主要副词初探[J]. 常乐. 晋中学院学报. 2012(05)
[6]山西偏关方言部分本字考[J]. 白彦.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10)
[7]文水方言百年来的元音高化[J]. 乔全生,余跃龙.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8]《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 王洪君. 语文研究. 2007(01)
[9]山西晋语舌面高元音的舌尖化[J]. 张燕来. 语文研究. 2006(01)
[10]山西北区方言入声韵的演变[J]. 崔淑慧. 语文研究. 2004(02)
博士论文
[1]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 崔淑慧.暨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运城盐湖区方言语音研究[D]. 张丽娜.山西大学 2015
[2]山西阳高方言语音研究[D]. 赵鑫赟.山西大学 2015
[3]偏关方言程度范畴[D]. 范晓慧.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文水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 余跃龙.山西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6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4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