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0:10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心理动词”是指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的动词。心理动词的概念最先由马建忠在1898年的《马氏文通》中提出,在许多语法学家及语法研究者的努力下,心理动词最终成为动词公认的一个重要分类。关于心理动词的研究也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新的语法理论的产生以及交流的增多,心理动词的研究也逐步地深入,许多学者都尝试在更深的理论层次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涉及到界定心理动词的语法功能框架,更涉及到句法、语义、认知、配价等各个层面。 在心理动词的研究上,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有些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也还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心理动词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日常交际中,许多心理动词使用频率非常高,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在理论上丰富汉语词汇与语法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更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这些词,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和生动性。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也能起到扩充学生词汇量、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应用水平的作用。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中所收的动词为考察范围,以心理学为研究的基点,从三个心理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角度出发,结合动词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等特点来设定判断心理动词的功能框架。通过这些功能框架,界定出了765个心理动词。在具体的研究中,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同外界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心理动词分为心理活动动词、心理状态动词和心理使役动词三类,并从各自的语义、语法两方面对这三类心理动词进行了专门的系统研究。 结合心理动词应用灵活的特点,本文在研究中采用了语料库。通过大量的实用语料,来充分展示三类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法特点。在充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其中的应用规律及语法上的相关联系并进行穷尽性的描述和说明,分析汉语心理动词在语法应用上的特点及内在机制。
【关键词】:汉语心理动词 心理活动动词 心理状态动词 心理使役动词 语义 语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14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5
- 一、 心理活动与语言的关联8-11
- 二、 心理动词的研究价值11-12
- 三、 本文的研究范围、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12-15
- 第二章 心理动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5-76
- 一、 心理动词的早期探索时期 ~195015-18
- 二、 心理动词被广泛接受时期 1950 ~198018-21
- 三、 心理动词研究的开拓和深入时期 1980 ~21-74
- 四、 心理动词研究成果总结以及未来研究趋势74-76
- 第三章 心理动词的分类76-90
- 一、 确定心理动词范围的框架体系76-82
- 二、 心理动词的再分类82-90
- 第四章 心理活动动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90-157
- 一、 心理活动动词的语义特征90-112
- 二、 心理活动动词的自主性与非自主性112-119
- 三、 心理活动动词的句型模式119-125
- 四、 心理活动动词的语法功能125-131
- 五、 心理活动动词带宾语情况考察131-143
- 六、 心理活动动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情况143-150
- 七、 心理活动动词与相关词类对比研究150-157
- 第五章 心理状态动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 上157-201
- 一、 心理状态动词的语义特征157-193
- 二、 心理状态动词的自主性与非自主性193-201
- 第六章 心理状态动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 中201-253
- 一、 心理状态动词的句型模式201-209
- 二、 心理状态动词的语法功能209-216
- 三、 心理状态动词带宾语情况考察216-253
- 第七章 心理状态动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 下253-270
- 一、 心理状态动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情况253-263
- 二、 心理状态动词与相关词类对比研究263-270
- 第八章 心理使役动词的语义和语法分析270-317
- 一、 “使役”与“心理使役动词”270-272
- 二、 心理使役动词的语义特征272-274
- 三、 心理使役动词的句型模式274-291
- 四、 心理使役动词句中的主语构成情况考察291-296
- 五、 心理使役动词带宾语情况考察296-303
- 六、 心理使役动词的语法功能303-312
- 七、 心理使役动词与程度副词的组合情况312-317
- 结语317-325
- 一、 本文所做的基本工作及研究成果317-323
- 二、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研究展望323-325
- 参考文献325-333
- 附录333-381
- 附录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心理动词333-336
- 附录2《现代汉语词典》中不确定的心理动词词表336-341
- 附录3《现代汉语词典》心理活动动词的语义分类表341-348
- 附录4《现代汉语词典》心理状态动词的语义分类表348-359
- 附录5《现代汉语词典》心理使役动词的语义分类表359-361
- 附录6《现代汉语词典》多义心理动词的语义分类表361-364
- 附录7 充当宾语的心理活动动词示例364-369
- 附录8 充当宾语的心理状态动词示例369-376
- 附录9 充当状语的心理状态动词示例376-381
- 后记381-3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说“很+不V”[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2 张丹;现代汉语情绪类二价动词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静;“很”的词性再议[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陈群;“很+VP”考察[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周俏丽;蔡东风;吕德新;朱江涛;吴英泽;;致使动词对“动+名1+的+名2”歧义结构的影响[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江胜利;心理动词的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彭利贞;;论使宾动词[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8 彭利贞;说使宾动词句的相关句式[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郭振红;“很+v(p)”及其否定式的句法与语义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使役句[J];汉语学习;200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练文;甲骨文心理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6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