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0:31

  本文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如何提高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一直以来,我们的研究只注重对外汉字教学的特殊性,而忽视我国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对当前国内的小学识字教学成果也借鉴不多。 本文借鉴传统识字教学法中韵语的形式与小学识字教学法的特点,以《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张老师教汉字》、《汉语阅读教程》三种教材为分析基础,从以下三个部分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作了初步的探讨。 韵语与对外汉字教学。我国的传统识字教学流传最久远的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教材的成功之处都在于采用了韵语的形式。韵语识字为了实现尽早阅读,将所学的生字先以认读为主,不要求一次达到“会认、会讲、会写、会用”。这不仅分散了识字难度,还减轻了学习负担。韵语识字充分运用整体认知的原理,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学,而是进行整体输入,整体储存,从而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这种方法对没有任何汉字基础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量和词汇量。通过对比中外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指出现有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是不能满足留学生学习需要的。提高识字量和词汇量应该同时进行,形式是“以字带词,识词记字”。这种形式能促进留学生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和掌握。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声符教学。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由于历史音变,声符的表音功能已大大削弱,所以当前的汉字教学总的来说是“重形不重音”。但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习惯于“因声求义”,并且相关研究证明知音和知义之间有很大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声符的价值,提高留学生的汉字学习效率。
【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 韵语 识字量和词汇量 音符 汉字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0
  • 2 当前研究现状10-14
  • 3 韵语与对外汉字教学14-22
  • 3.1 中国传统识字教学中的韵语教学14-16
  • 3.2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及学习特点16-19
  • 3.3 韵语教学法在留学生汉字教学中的实践19-22
  • 4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量与词汇量22-32
  • 4.1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识字量22-24
  • 4.2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词汇量24-26
  • 4.3 以字带词,提高识字量与词汇量同时进行26-30
  • 4.4 扩大识字量、词汇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0-32
  • 5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声符教学32-40
  • 5.1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声符教学情况32-33
  • 5.2 语音线索在字词识别中的作用33-35
  • 5.3 如何加强声符教学35-40
  • 结语40-41
  • 注释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 1 识字量测试46-48
  • 附录 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s,

本文编号:317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7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