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双字组声调语音韵律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02 17:44
从语音格局角度入手,通过声学实验和统计分析,利用T值公式、停延率公式、音量比公式分别考察位置类型、语法结构和性别类型对普通话双字组声调音高、音长和音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位置类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字位置的声调音高要显著高于后字位置的声调音高;语法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宾结构的首音节的音长和音强均比其他语法结构更长、更强;性别类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女性发音人双字组后字位置声调音长和音强都要比前字位置更长、更强,而男性发音人双字组前、后位置声调音长和音强的差别不大。
【文章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2020,33(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 双字组声调音高的总体分布情况
将双字组中四个声调在前、后不同位置的音高表现放在一起分别做成对比图,得到双字组不同位置声调音高表现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阴平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在后字位置都是一个高平调。前字阴平调尾部分略有下降,而后字阴平则表现出调尾部分轻微上扬。阳平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在后字位置都是一个上升的调形,但是上升的位置和上升的程度略有不同。阳平调在前字位置的前三个取值点的T值基本相同,成持平的形状,从第四点开始上升,上升的幅度比较小,在结尾的第八点和第九点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后字位置上的阳平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凹”形,即从第一点到第四点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第四点往后T值开始上升,持续到第九点。上声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后字位置都表现为一个中降的调形。去声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后字位置都表现为高降的调形。
从表2可以发现,双字组中后字停延率大于前字,相差0.04。以停延率值为因变量、位置类型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前字停延率(M=0.98,SD=0.13)与后字停延率(M=1.02,SD=0.13)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1592)=-7.529,p<0.05,后字停延率显著大于前字停延率。因此,本实验的结果支持多音节组合中组末重读音节的时长大于组中或组首音节时长的观点[12]。下面进一步分类考察不同声调停延率在双字组前、后位置的表现,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发现,双字组前字位置阳平的时长最长,阴平和上声次之,去声的时长最短,显示为阳>阴>上>去;双字组后字位置中上声和阳平的时长长于阴平和去声,显示为上>阳>阴>去。这一结果与冯隆[13]对北京话语流中声调的时长在句中和句末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从图3还可以发现,除阴平停延率在双字组后字位置略小于前字位置之外,其他三个声调阳平、上声和去声停延率在双字组后字位置均大于前字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话命令句语调的时长和音量分析[J]. 石锋,焦雪芬. 汉语学习. 2016(01)
[2]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J]. 石锋,冉启斌. 中国语文. 2011(06)
[3]普通话两字组的音量比分析[J]. 梁磊,石锋. 南开语言学刊. 2010(02)
[4]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 石锋,王萍. 中国语文. 2006(01)
[5]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J]. 王安红,陈明,吕士楠. 声学学报. 2004(04)
[6]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J]. 杨顺安. 方言. 1992(02)
[7]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J]. 林茂灿,颜景助,孙国华. 方言. 1984(01)
[8]普通话二字词变调的实验研究[J]. 林茂灿,林联合,夏光荣,曹雨生. 中国语文. 1980 (01)
[9]普通话多音节词音节时长分布模式[J]. 王晶,王理嘉. 中国语文. 1993 (02)
本文编号:3210469
【文章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2020,33(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1 双字组声调音高的总体分布情况
将双字组中四个声调在前、后不同位置的音高表现放在一起分别做成对比图,得到双字组不同位置声调音高表现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阴平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在后字位置都是一个高平调。前字阴平调尾部分略有下降,而后字阴平则表现出调尾部分轻微上扬。阳平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在后字位置都是一个上升的调形,但是上升的位置和上升的程度略有不同。阳平调在前字位置的前三个取值点的T值基本相同,成持平的形状,从第四点开始上升,上升的幅度比较小,在结尾的第八点和第九点呈现平稳上升的状态。但是,在后字位置上的阳平呈现出一个明显的“凹”形,即从第一点到第四点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第四点往后T值开始上升,持续到第九点。上声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后字位置都表现为一个中降的调形。去声无论在双字组前字位置还是后字位置都表现为高降的调形。
从表2可以发现,双字组中后字停延率大于前字,相差0.04。以停延率值为因变量、位置类型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前字停延率(M=0.98,SD=0.13)与后字停延率(M=1.02,SD=0.13)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1592)=-7.529,p<0.05,后字停延率显著大于前字停延率。因此,本实验的结果支持多音节组合中组末重读音节的时长大于组中或组首音节时长的观点[12]。下面进一步分类考察不同声调停延率在双字组前、后位置的表现,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发现,双字组前字位置阳平的时长最长,阴平和上声次之,去声的时长最短,显示为阳>阴>上>去;双字组后字位置中上声和阳平的时长长于阴平和去声,显示为上>阳>阴>去。这一结果与冯隆[13]对北京话语流中声调的时长在句中和句末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从图3还可以发现,除阴平停延率在双字组后字位置略小于前字位置之外,其他三个声调阳平、上声和去声停延率在双字组后字位置均大于前字位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通话命令句语调的时长和音量分析[J]. 石锋,焦雪芬. 汉语学习. 2016(01)
[2]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J]. 石锋,冉启斌. 中国语文. 2011(06)
[3]普通话两字组的音量比分析[J]. 梁磊,石锋. 南开语言学刊. 2010(02)
[4]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统计分析[J]. 石锋,王萍. 中国语文. 2006(01)
[5]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音高下倾现象研究[J]. 王安红,陈明,吕士楠. 声学学报. 2004(04)
[6]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J]. 杨顺安. 方言. 1992(02)
[7]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J]. 林茂灿,颜景助,孙国华. 方言. 1984(01)
[8]普通话二字词变调的实验研究[J]. 林茂灿,林联合,夏光荣,曹雨生. 中国语文. 1980 (01)
[9]普通话多音节词音节时长分布模式[J]. 王晶,王理嘉. 中国语文. 1993 (02)
本文编号:3210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1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