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有”的个体/事件量化分野及其语义生成机制

发布时间:2021-06-02 22:33
  本文分析"有φ?SymbolyA@"结构的量化及语义生成机制,认为表存在量化的"有"在逻辑上是一个显性的存在量化算子,具有量化个体与量化事件两种用法,二者被量化约束的变元分别来自于φ中的无定名词和?SymbolyA@所对应的事件类。受自身存在义的影响,"有"对其所约束成分具有存在的本体论承诺,量化域为φ时预设个体的存在,量化域为?SymbolyA@时,预设事件的存在,表现为?SymbolyA@满足非终结性事件条件。两种量化用法在语用上合而为一,均呈现"有(话题)(评论)"之三分结构,是对传统量词三分结构"量词(量化域)(限定域)"的延伸。 

【文章来源】:当代语言学. 2020,2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有”作用在φ上的局限性
    2.1 “有”引介/标记φ的无定性
    2.2 “有”对φ做存在量化
3. 向前迈一步, “有”存在量化?
    3.1 状态/事件谓词与个体/阶段谓词之对立
    3.2 个体谓词与“有φ”结构的兼容性
    3.3 事件的复数性
    3.4 φ有定时“有”如何?
4. 揭开“有”之谜团
5. 合二为一



本文编号:3210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10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