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网络流行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2009—2019)

发布时间:2021-07-29 07:41
  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话语形态,是文化嬗变的风向标,是观测公众集体心态、了解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本研究以费尔克拉夫的批评性话语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国内2009—2019年间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发现,在文本层面,话语生产者通过流行语的词汇选择与隐喻,进行了"自我"与"他者"的分类,表达了既定的价值诉求;在话语实践层面,官方、商业、网民等不同主体共建了流行语的互文体系,促进了其意义生产和消费;在社会实践层面,网络流行语成为在线舆论监督的工具,这是由于技术赋权带来了话语民主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37(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网络流行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2009—2019)


隐喻的领域建构及映射过程

框架图,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70年代,斯图亚特·霍尔等学者在文化研究中,搜集了早期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文章[8]。CDA在历经了梵·迪克、诺曼·费尔克拉夫等学者的研究后走向成熟。其中,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法”为学界公认——话语及其分析是三维的,每一个话语事件都同时是一个文本、一次话语实践及一次社会实践。费尔克拉夫把任何话语事件都视为一个“三位一体”的组合,即文本、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他建立了一种被学界广为应用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9]。其中,文本分析是对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进行语言学研究。不同词语的选择、其潜在的内涵和意义是“词汇”和“语义”层面的分析重点;词语描述的“及物性”“情态”等是“语法”层面表达的重点;而在“语篇”层面,则重点分析篇章的宏观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网络流行语的演化规律及特点——兼谈与大陆网络流行语的互动传播[J]. 袁伟,杨锎翔.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06)
[2]从政治嘲讽到生活调侃——从近十年网络流行语看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J]. 王佳鹏.  中国青年研究. 2019(02)
[3]“佛系”话语的记忆建构与意义实践[J]. 陈旭光,宋奇勋.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1)
[4]亚文化谱系中的“佛系”网络流行语研究[J]. 张萌.  中国青年研究. 2018(08)
[5]强势模因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演变及流行理据——基于“你懂的”八年进化轨迹的研究[J]. 曾润喜,魏冯.  语言文字应用. 2016(02)
[6]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J]. 王仕勇.  探索. 2014(04)
[7]流行语:民间表述与社会记忆——2008—2011年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分析[J]. 李明洁.  探索与争鸣. 2013(12)
[8]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J]. 纪玉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308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08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