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文解字》中的“某”字
发布时间:2021-07-30 10:29
"某"字作为代词为大家所熟知与使用,但实际上,代词"某"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说文·木部》:"某,酸果也。"段注:"此是今‘梅’字正字。"本文将从"某"字本义出发,进而探析其由名词转化为代词的经过,以此对"某"字的从古至今的用法进行进一步的探析。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2020,(1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梅”的用法
从这些古文字字形来看,《说文》对 “某”字的解释有其有道理之处。也就是说,它的本义一定与树木、果实有关系。同时,现代医学有这样一种解释:“甜食(即甘味)是以糖类为主,一般食物里面的糖类是蔗糖和淀粉,唾液可以分解一部分淀粉成麦芽糖,却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在嘴巴里面融化,吃完以后总是会留下一些糖类。同时,人类的口腔中有一种乳酸菌,它能发酵糖产生乳酸。糖在口中时间越长,产生的乳酸越多,口腔中所感受到的酸越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段注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其道理。若从另一个角度看,“某”或许可能为象形,酸果之树之形,如此便不必“从甘从木”,而是木的上面为树叶或果实之形。但是,对于表示“某”的本义的用法,笔者并未发现其见于传世文献。目前从清人姚华②的七言篆书联中发现一处“某”为“梅”的用法,如图2。图2 “梅”的用法
此外,篆书“”字在近现代印文中常见,如《20世纪中国书画家印款小词典》(图3)中画家陈少梅的两方朱文印即将“梅”字篆刻成“”字。“梅”字的异体字“”,篆书似乎取其一半。但这两例并不能作为“某”字本义用法的例证,因为这都是近代所作,极可能是根据说文等字书反推回去而写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自称代词“某”、“某甲”和“某乙”[J]. 陈翠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06)
[2]自称代词“某”形成原因试析[J]. 金颖.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3]“某”字用法小议[J]. 吴建伟. 中文自学指导. 2002(04)
[4]试析代词“某”在先秦两汉时期用法的演变[J]. 李明晓.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本文编号:3311240
【文章来源】:汉字文化. 2020,(1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梅”的用法
从这些古文字字形来看,《说文》对 “某”字的解释有其有道理之处。也就是说,它的本义一定与树木、果实有关系。同时,现代医学有这样一种解释:“甜食(即甘味)是以糖类为主,一般食物里面的糖类是蔗糖和淀粉,唾液可以分解一部分淀粉成麦芽糖,却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在嘴巴里面融化,吃完以后总是会留下一些糖类。同时,人类的口腔中有一种乳酸菌,它能发酵糖产生乳酸。糖在口中时间越长,产生的乳酸越多,口腔中所感受到的酸越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段注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其道理。若从另一个角度看,“某”或许可能为象形,酸果之树之形,如此便不必“从甘从木”,而是木的上面为树叶或果实之形。但是,对于表示“某”的本义的用法,笔者并未发现其见于传世文献。目前从清人姚华②的七言篆书联中发现一处“某”为“梅”的用法,如图2。图2 “梅”的用法
此外,篆书“”字在近现代印文中常见,如《20世纪中国书画家印款小词典》(图3)中画家陈少梅的两方朱文印即将“梅”字篆刻成“”字。“梅”字的异体字“”,篆书似乎取其一半。但这两例并不能作为“某”字本义用法的例证,因为这都是近代所作,极可能是根据说文等字书反推回去而写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自称代词“某”、“某甲”和“某乙”[J]. 陈翠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8(06)
[2]自称代词“某”形成原因试析[J]. 金颖.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3]“某”字用法小议[J]. 吴建伟. 中文自学指导. 2002(04)
[4]试析代词“某”在先秦两汉时期用法的演变[J]. 李明晓.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本文编号:3311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1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