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竞技场与音系重构——以葛洲坝话的形成与演变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2 16:20
文章采用显象时间观察的语言变异研究方法,考察了宜昌葛洲坝工区四十多年来的语音变化,发现区内的葛洲坝话呈现出一系列有规律的语音变异并已经导致音系重构。参照语言演化生态学理论分析其形成与演变的内外生态因素,认为移民型柯因内语——葛洲坝话是一种新的语言变体,通过方言接触过程中语言特征的竞争和选择发展而来。这种接触造成的竞争与选择模型有助于揭示中国新兴工业区移民型柯因内语发展的规律。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对葛洲坝话的显象时间观察
二三三零话形成的内外生态因素
(一)外部生态因素
1移民特征
2居住环境
3交流模式
(二)内部生态因素
1规律性
2感知显著性
3输入语之间的语音距离
三葛洲坝普通话:外部生态因素主导的音系重构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语互通度与编辑距离之间的关系[J]. 王璐,张吉生. 语言研究. 2014(02)
[2]柯因内化:江汉油田话的形成[J]. 孙德平. 语言研究. 2012(04)
[3]语言认同与语言变化:江汉油田语言调查[J]. 孙德平. 语言文字应用. 2011(01)
[4]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下)[J]. 杨晋毅. 语文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338654
【文章来源】:语言研究.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对葛洲坝话的显象时间观察
二三三零话形成的内外生态因素
(一)外部生态因素
1移民特征
2居住环境
3交流模式
(二)内部生态因素
1规律性
2感知显著性
3输入语之间的语音距离
三葛洲坝普通话:外部生态因素主导的音系重构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吴语互通度与编辑距离之间的关系[J]. 王璐,张吉生. 语言研究. 2014(02)
[2]柯因内化:江汉油田话的形成[J]. 孙德平. 语言研究. 2012(04)
[3]语言认同与语言变化:江汉油田语言调查[J]. 孙德平. 语言文字应用. 2011(01)
[4]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下)[J]. 杨晋毅. 语文研究. 2002(02)
本文编号:3338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3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