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方言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8-26 17:59
从1948年到2019年,湖北襄阳方言研究成果丰硕,一共有62篇,研究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民俗文化等方面。总体来看词汇研究成果较为显著,语音和语法研究,尤其是语音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领域,指出了襄阳方言的后续研究空间。
【文章来源】: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41(10)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襄阳方言归属研究
(一)西南官话
(二)中原官话
(三)西南与中原官话混合型
二、襄阳方言语音研究
三、襄阳方言词汇研究
四、襄阳方言语法研究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襄阳“穿天节”俗语民俗研究[J]. 梁艳敏. 才智. 2018(25)
[2]襄阳民间儿歌地域文化特色论析[J]. 李玉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3]襄阳方言词“球”的本体和应用研究[J]. 阮秀娟.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4]浅析襄阳方言的名词性小称[J]. 杨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11)
[5]襄阳方言词汇考释举隅[J]. 刘丽沙.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6]襄阳方言中的“X■子”[J]. 刘丽沙,刘望冬.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6)
[7]浅析襄阳方言语气词“撒”[J]. 杨琳.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10)
[8]襄阳方言“走”字句[J]. 张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4)
[9]襄阳民间谚语的多重社会价值[J]. 尚炜,邓耀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10]襄阳市女性社会称呼语生活现状研究[J]. 马婷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 罗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襄阳方言程度表示法[D]. 刘丽沙.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襄阳话语气词研究[D]. 张晶.广西大学 2016
[3]襄阳城区方言的多维研究[D]. 吕小艳.湖北师范学院 2014
[4]襄樊方言“给”类句[D]. 王丹荣.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4702
【文章来源】: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41(10)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襄阳方言归属研究
(一)西南官话
(二)中原官话
(三)西南与中原官话混合型
二、襄阳方言语音研究
三、襄阳方言词汇研究
四、襄阳方言语法研究
五、其他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襄阳“穿天节”俗语民俗研究[J]. 梁艳敏. 才智. 2018(25)
[2]襄阳民间儿歌地域文化特色论析[J]. 李玉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3]襄阳方言词“球”的本体和应用研究[J]. 阮秀娟.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4]浅析襄阳方言的名词性小称[J]. 杨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11)
[5]襄阳方言词汇考释举隅[J]. 刘丽沙.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6]襄阳方言中的“X■子”[J]. 刘丽沙,刘望冬.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06)
[7]浅析襄阳方言语气词“撒”[J]. 杨琳.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10)
[8]襄阳方言“走”字句[J]. 张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4)
[9]襄阳民间谚语的多重社会价值[J]. 尚炜,邓耀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10]襄阳市女性社会称呼语生活现状研究[J]. 马婷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 罗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硕士论文
[1]襄阳方言程度表示法[D]. 刘丽沙.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襄阳话语气词研究[D]. 张晶.广西大学 2016
[3]襄阳城区方言的多维研究[D]. 吕小艳.湖北师范学院 2014
[4]襄樊方言“给”类句[D]. 王丹荣.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6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6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