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构式“打脸”的句法语义特点及其流行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7 21:43
词汇构式"打脸"是由动宾短语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网络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它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特征;在语义上,它主要指当事人此前的言行被后来的事实所否定或证伪。由于在网络表达中对视觉修辞和陌生化修辞的追求,加之网民们在从众心理驱使下的大量复制与传播,使得简约而不简单的"打脸"一词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0(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流行构式“打脸”的表义特点及语法特征
(一)流行构式“打脸”的表义特点及使用场景
1.当事人的某种观点、预言被证伪或被揭示是错误的。
2.当事人的虚假言行被揭穿。
3.人们的某种普遍认知或惯性认知被推翻。
4.当事人或行为主体不履行承诺,不守信用。
5.某事件主体或当事人的现实表现与之前的表态/状态相差甚远。
(二)流行构式“打脸”的语法特征
1.作谓语,可以带宾语
2.作定语
3.除用在主动句中,也用在被动表达中,包括一般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
4.独立成句
5.“打脸”的主体可以是抽象名词
三、流行构式“打脸”的形成机制及流行动因
(一)流行构式“打脸”的形成机制
(二)流行构式“打脸”在网络媒体中流行的动因
1.对视觉修辞效果的追求
2.语言模因下的复制与传播
3.追求另类的、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4.表达简约而不简单,辞约而义丰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狂欢:一种虚拟世界的大众文化[J]. 李修元.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对构式理论的三点思考[J]. 陆俭明.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2)
[3]从生成整体论的角度看语言结构的生成与分析——主要以汉语动宾结构为例[J]. 任鹰. 当代语言学. 2016(01)
[4]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 施春宏. 语言文字应用. 2010(03)
[5]论修辞的视觉效果[J]. 陈汝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硕士论文
[1]网络新词“打脸”面面观[D]. 孙翠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67144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0(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流行构式“打脸”的表义特点及语法特征
(一)流行构式“打脸”的表义特点及使用场景
1.当事人的某种观点、预言被证伪或被揭示是错误的。
2.当事人的虚假言行被揭穿。
3.人们的某种普遍认知或惯性认知被推翻。
4.当事人或行为主体不履行承诺,不守信用。
5.某事件主体或当事人的现实表现与之前的表态/状态相差甚远。
(二)流行构式“打脸”的语法特征
1.作谓语,可以带宾语
2.作定语
3.除用在主动句中,也用在被动表达中,包括一般被动句和意念被动句
4.独立成句
5.“打脸”的主体可以是抽象名词
三、流行构式“打脸”的形成机制及流行动因
(一)流行构式“打脸”的形成机制
(二)流行构式“打脸”在网络媒体中流行的动因
1.对视觉修辞效果的追求
2.语言模因下的复制与传播
3.追求另类的、陌生化的表达效果
4.表达简约而不简单,辞约而义丰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狂欢:一种虚拟世界的大众文化[J]. 李修元.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对构式理论的三点思考[J]. 陆俭明.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2)
[3]从生成整体论的角度看语言结构的生成与分析——主要以汉语动宾结构为例[J]. 任鹰. 当代语言学. 2016(01)
[4]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 施春宏. 语言文字应用. 2010(03)
[5]论修辞的视觉效果[J]. 陈汝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硕士论文
[1]网络新词“打脸”面面观[D]. 孙翠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67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6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