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05:40
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是一种言语行为活动,指在交际过程中,对交际对方话语内容所表达的意见、态度等进行广义的否定、反对、不认同等。对这种语言的实际使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推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以及指导人们的实际言语交际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分别从七个方面进行论述,基本观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文主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综述国内外对间接否定的研究现状,介绍拟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语料来源、创新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意义。第二章对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概述,分别论述了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型别、语用功能、演化动因等。就类型看,有(1)终止类、(2)拒绝类、(3)反诘类、(4)婉否类。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有“提供正确信息、做出评价、指明结果、提出理据、交代前提条件、强调程度、补充信息来源”等多种语用功能。就演化方向看,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来源不同,有的从反问义发展为间接否定义,有的表量少的语义发展为间接否定义,有的是从会话隐含义固化而来的。第三章从宏观角度讨论了现代汉语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结构的类型、产生动因与理解机制。就结构类型来看,主要有词...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固化现象研究
1.2.2 否定研究
1.2.3 间接否定研究
1.2.4 回应研究
1.2.5 应答语研究
1.2.6 存在研究空间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价值
1.5 理论支撑
1.5.1 言语行为理论
1.5.2 会话分析理论
1.5.3 会话原则及其准则
1.5.4 含意理论
1.6 内容安排
1.7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性质、类别及话语功能
2.1 性质与特征
2.1.1 形式上具有凝固性
2.1.2 意义上具有不可推导性
2.1.3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
2.2 类别与表现
2.2.1 终止类
2.2.2 拒绝类
2.2.3 反诘类
2.2.4 婉否类
2.3 话语功能与语用倾向
2.3.1 人际功能
2.3.2 语篇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和形成动因及机制
3.1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
3.1.1 词或短语结构
3.1.2 小句结构
3.1.3 固化结构
3.1.4 话语标记
3.2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生成动因
3.2.1 主观化
3.2.2 交互主观化
3.3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形成机制
3.3.1 词汇化
3.3.2 标记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否定表达“X你个头”构式研究
4.1 构式中“X”的类型
4.1.1 动词+你个头
4.1.2 形容词+你个头
4.1.3 名词+你个头
4.1.4 其他成分+你个头
4.2 “X你个头”的分布特点
4.2.1 充当后续成分,不能作为始发句
4.2.2 人称使用的限制
4.2.3 使用中的扩展式
4.3 “X你个头”的意义与语用特点
4.3.1 语用否定义
4.3.2 主观情态义
4.3.3 语用推理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说”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分析
5.1 “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
5.1.1 词性认定
5.1.2 句法语义功能
5.2 作为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再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岂敢”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语法化
6.1 句法分布与选择限制
6.1.1 状位分布
6.1.2 口语应答
6.1.3 使用限制
6.1.4 时态选择限制
6.2 功能表达与否定特点
6.2.1 功能表达
6.2.2 否定特点
6.3 “岂敢”的语法化及其机制
6.3.1 词汇化
6.3.2 主观化
6.3.3 标记化
6.4 “岂敢”与“不敢”的使用差异
6.4.1 语体不同
6.4.2 情态功能不同
6.4.3 否定强度不同
6.4.4 主观情态差异
6.4.5 性质有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固化结构“什么X2”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与话语功能
7.1 “什么X_2”的句法分布特征
7.1.1 “什么X_2”的类型格式
7.1.2 “X_2”的进入成分
7.1.3 “X”的信息来源
7.2 “什么X_2”的语义表达特征
7.2.1 “什么X_2”的否定实现
7.2.2 “什么X_2”的否定特征
7.2.3 “什么X_2”的否定语义
7.3 “什么X_2”的话语功能特征
7.3.1 话轮位置
7.3.2 表达负面立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厉害了我的NP”构式研究[J]. 彭彬,程邦雄. 语言研究. 2017(04)
[2]基于规则的汉语疑问词“什么”的语义识别模型构建[J]. 牛长伟,程邦雄. 中文信息学报. 2017(05)
[3]《吴越春秋》反诘问句中疑问语气词“乎”的研究[J]. 郭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4]主观性表达在汉语中的凸显性及其表现特征[J].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16(06)
[5]现代汉语反诘副词的功能对比——以“何尝”与“何曾”为例[J]. 魏晓瑜.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8)
[6]“行了”的语用否定功能[J]. 朱军. 汉语学习. 2016(03)
[7]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语境顺应性分析[J]. 游春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8]“再说”语用功能探究[J]. 楼荷英,冷荟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9]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心理解析[J]. 游春花.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01)
[10]汉语“这/那-”系认同类话语标记考察——兼及“这/那-”系话语标记的不对称[J]. 曹秀玲,蒋兴. 当代修辞学. 2015(05)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 王志英.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 姚小鹏.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 郑娟曼.暨南大学 2010
[4]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 吴善子.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5]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 曾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对话体语篇分析[D]. 张雪.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 彭建武.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疑问代词“哪里”的否定用法研究[D]. 李飞.吉林大学 2015
[2]试论“什么”否定表达结构[D]. 杨霞.渤海大学 2014
[3]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及翻译研究[D]. 黄礼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4]疑问代词“哪里”的分类及其非疑问用法[D]. 陈红.渤海大学 2013
[5]汉语“再说”的本体研究及偏误分析[D]. 钟玲.湖北师范学院 2013
[6]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委婉类”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 文静.广西大学 2012
[7]疑问代词“哪儿、哪里”的非疑问用法研究[D]. 张志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反诘”类语气副词与对外汉语教学[D]. 林雪梅.辽宁师范大学 2012
[9]汉俄应答词语对比研究[D]. 鞠盈喜.黑龙江大学 2012
[10]现代汉语制止警告类应答词语研究[D]. 武星.黑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70026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6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固化现象研究
1.2.2 否定研究
1.2.3 间接否定研究
1.2.4 回应研究
1.2.5 应答语研究
1.2.6 存在研究空间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价值
1.5 理论支撑
1.5.1 言语行为理论
1.5.2 会话分析理论
1.5.3 会话原则及其准则
1.5.4 含意理论
1.6 内容安排
1.7 语料来源
第二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性质、类别及话语功能
2.1 性质与特征
2.1.1 形式上具有凝固性
2.1.2 意义上具有不可推导性
2.1.3 使用上具有灵活性
2.2 类别与表现
2.2.1 终止类
2.2.2 拒绝类
2.2.3 反诘类
2.2.4 婉否类
2.3 话语功能与语用倾向
2.3.1 人际功能
2.3.2 语篇功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和形成动因及机制
3.1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结构类型
3.1.1 词或短语结构
3.1.2 小句结构
3.1.3 固化结构
3.1.4 话语标记
3.2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生成动因
3.2.1 主观化
3.2.2 交互主观化
3.3 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形成机制
3.3.1 词汇化
3.3.2 标记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否定表达“X你个头”构式研究
4.1 构式中“X”的类型
4.1.1 动词+你个头
4.1.2 形容词+你个头
4.1.3 名词+你个头
4.1.4 其他成分+你个头
4.2 “X你个头”的分布特点
4.2.1 充当后续成分,不能作为始发句
4.2.2 人称使用的限制
4.2.3 使用中的扩展式
4.3 “X你个头”的意义与语用特点
4.3.1 语用否定义
4.3.2 主观情态义
4.3.3 语用推理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再说”的句法语义及语用功能分析
5.1 “再说”的句法语义特点
5.1.1 词性认定
5.1.2 句法语义功能
5.2 作为间接否定类固化应答语的“再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岂敢”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及语法化
6.1 句法分布与选择限制
6.1.1 状位分布
6.1.2 口语应答
6.1.3 使用限制
6.1.4 时态选择限制
6.2 功能表达与否定特点
6.2.1 功能表达
6.2.2 否定特点
6.3 “岂敢”的语法化及其机制
6.3.1 词汇化
6.3.2 主观化
6.3.3 标记化
6.4 “岂敢”与“不敢”的使用差异
6.4.1 语体不同
6.4.2 情态功能不同
6.4.3 否定强度不同
6.4.4 主观情态差异
6.4.5 性质有差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固化结构“什么X2”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与话语功能
7.1 “什么X_2”的句法分布特征
7.1.1 “什么X_2”的类型格式
7.1.2 “X_2”的进入成分
7.1.3 “X”的信息来源
7.2 “什么X_2”的语义表达特征
7.2.1 “什么X_2”的否定实现
7.2.2 “什么X_2”的否定特征
7.2.3 “什么X_2”的否定语义
7.3 “什么X_2”的话语功能特征
7.3.1 话轮位置
7.3.2 表达负面立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厉害了我的NP”构式研究[J]. 彭彬,程邦雄. 语言研究. 2017(04)
[2]基于规则的汉语疑问词“什么”的语义识别模型构建[J]. 牛长伟,程邦雄. 中文信息学报. 2017(05)
[3]《吴越春秋》反诘问句中疑问语气词“乎”的研究[J]. 郭莹.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4]主观性表达在汉语中的凸显性及其表现特征[J]. 董秀芳. 语言科学. 2016(06)
[5]现代汉语反诘副词的功能对比——以“何尝”与“何曾”为例[J]. 魏晓瑜.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8)
[6]“行了”的语用否定功能[J]. 朱军. 汉语学习. 2016(03)
[7]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语境顺应性分析[J]. 游春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8]“再说”语用功能探究[J]. 楼荷英,冷荟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9]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认知心理解析[J]. 游春花.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01)
[10]汉语“这/那-”系认同类话语标记考察——兼及“这/那-”系话语标记的不对称[J]. 曹秀玲,蒋兴. 当代修辞学. 2015(05)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特殊否定现象认知研究[D]. 王志英.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汉语副词连接功能研究[D]. 姚小鹏.上海师范大学 2011
[3]现代汉语贬抑性习语构式研究[D]. 郑娟曼.暨南大学 2010
[4]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 吴善子.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5]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 曾莉.华中科技大学 2009
[6]对话体语篇分析[D]. 张雪.华东师范大学 2006
[7]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 彭建武.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疑问代词“哪里”的否定用法研究[D]. 李飞.吉林大学 2015
[2]试论“什么”否定表达结构[D]. 杨霞.渤海大学 2014
[3]俄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及翻译研究[D]. 黄礼晶.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4]疑问代词“哪里”的分类及其非疑问用法[D]. 陈红.渤海大学 2013
[5]汉语“再说”的本体研究及偏误分析[D]. 钟玲.湖北师范学院 2013
[6]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委婉类”语气副词习得偏误研究[D]. 文静.广西大学 2012
[7]疑问代词“哪儿、哪里”的非疑问用法研究[D]. 张志敏.东北师范大学 2012
[8]“反诘”类语气副词与对外汉语教学[D]. 林雪梅.辽宁师范大学 2012
[9]汉俄应答词语对比研究[D]. 鞠盈喜.黑龙江大学 2012
[10]现代汉语制止警告类应答词语研究[D]. 武星.黑龙江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70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7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