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的偏误分析 ——以中级水平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30 08:10
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最难学的一门语言,可汉语也是一门富有特色的语言,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引起了许多语法学者的关注。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是最有特色的,许多汉语学习者都在这方面遇到困难。他们在学习汉语动词重叠的性质,形式,语义,条件,和范围这五个重要的语法点时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关于那些问题,许多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且看法不一致,以致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观点不一致,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不一致。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的偏误。马达加斯加语也是一门很有特色的语言,具有很独特的语法规则。本文会先讲与本题目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以及选题的意义,第二章写马达加斯加学生使用汉语动词重叠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在第三章主要写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产生偏误的原因。第四章主要是提供一些对本文有利的教学建议,第五章是本文提出的结论及不足。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汉语动词重叠的形式与分类
1.1.2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以及功能
1.1.3 偏误分析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3.1 研究角度
1.3.2 研究对象
1.3.3 实际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马达加斯加学生使用动词重叠的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设计
2.3 调查统计与分析
2.3.1 结构形式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2 宾语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3 补语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4 表时态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5 可重叠动词范围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第3章 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偏误及原因分析
3.1 偏误分析
3.1.1 结构形式偏误(AABB,ABAB,AAB)
3.1.2 可重叠动词的偏误
3.1.3 语义偏误
3.2 偏误原因分析
3.2.1 教师的因素
3.2.2 学生的因素
3.2.3 教材因素
第4章 教学对策
4.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4.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4.3 对马达加斯加学习者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5.1 .对本文的总结及相关思考
5.2 本文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J]. 熊仲儒.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2)
[2]AABB式动词重叠“功能游移”与语法意义探略[J]. 夏群,刘文. 语言与翻译. 2007(03)
[3]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J]. 王茂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
[4]汉语动词AABB重叠格式的几个问题[J]. 夏慧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动词重叠AABB式的语法化[J]. 胡孝斌. 汉语学习. 2006(04)
[6]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 杨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05)
[7]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J]. 周永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8]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 李宇明. 中国语文. 1998(02)
[9]论汉语动词的重迭形式[J]. 张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3)
[10]关于动词重叠[J]. 李人鉴. 中国语文. 1964 (04)
硕士论文
[1]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习得研究[D]. 樊蓉.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外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动词重叠形式偏误研究[D]. 吴萌.吉林大学 2013
[3]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的习得考察与偏误分析[D]. 郑黎辉.福建师范大学 2011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重叠研究[D]. 王雪婷.浙江大学 2011
[5]外国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研究[D]. 吴慧平.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以AAB式为主体的双音节“离合动词”重叠式研究[D]. 崔佑双.吉林大学 2009
[7]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动词重叠式偏误分析[D]. 苏猛.陕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2415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汉语动词重叠的形式与分类
1.1.2 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以及功能
1.1.3 偏误分析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3.1 研究角度
1.3.2 研究对象
1.3.3 实际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马达加斯加学生使用动词重叠的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设计
2.3 调查统计与分析
2.3.1 结构形式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2 宾语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3 补语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4 表时态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2.3.5 可重叠动词范围的正确率和偏误率
第3章 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偏误及原因分析
3.1 偏误分析
3.1.1 结构形式偏误(AABB,ABAB,AAB)
3.1.2 可重叠动词的偏误
3.1.3 语义偏误
3.2 偏误原因分析
3.2.1 教师的因素
3.2.2 学生的因素
3.2.3 教材因素
第4章 教学对策
4.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4.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4.3 对马达加斯加学习者的建议
第5章 结语
5.1 .对本文的总结及相关思考
5.2 本文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词重叠的句法分析[J]. 熊仲儒.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2)
[2]AABB式动词重叠“功能游移”与语法意义探略[J]. 夏群,刘文. 语言与翻译. 2007(03)
[3]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J]. 王茂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
[4]汉语动词AABB重叠格式的几个问题[J]. 夏慧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动词重叠AABB式的语法化[J]. 胡孝斌. 汉语学习. 2006(04)
[6]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J]. 杨平.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05)
[7]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J]. 周永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8]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 李宇明. 中国语文. 1998(02)
[9]论汉语动词的重迭形式[J]. 张静.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3)
[10]关于动词重叠[J]. 李人鉴. 中国语文. 1964 (04)
硕士论文
[1]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习得研究[D]. 樊蓉.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外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动词重叠形式偏误研究[D]. 吴萌.吉林大学 2013
[3]留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的习得考察与偏误分析[D]. 郑黎辉.福建师范大学 2011
[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重叠研究[D]. 王雪婷.浙江大学 2011
[5]外国学生动词重叠式习得研究[D]. 吴慧平.南京师范大学 2011
[6]以AAB式为主体的双音节“离合动词”重叠式研究[D]. 崔佑双.吉林大学 2009
[7]高级阶段留学生习得动词重叠式偏误分析[D]. 苏猛.陕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2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7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