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东钓鱼台村人名的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0 17:46
对于人名的定义、分类及内涵,前人时贤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人名的形式和它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具体分析。本文注重研究人名的形式,从微观角度,研究一个村人名的语言学特点,从一个方面来了解农村的语言生活状况。笔者将东钓鱼台村所有在籍人名(到笔者搜集材料时,共2774个人名),结合我国的时代特点及人名的数量,按其出生时间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分为解放前,解放前到1979年,1980年到1999年,2000年以后四个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人名进行客观系统的统计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了东钓鱼台村人名的形式、形式特点及其演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关命名的思考。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绪论回顾了学者们对人名进行的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东钓鱼台村人名形式的考察,主要从共时角度对东钓鱼台村各个阶段的人名形式进行统计归纳,主要从语音形式、用字形式、语义形式以及单双名状况和重名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第三章东钓鱼台村各个阶段人名形式特点之比较,从历时角度将各个阶段的人名形式进行比较,对每种人名形式的特点进行归纳。第四章东钓鱼台村人名形式演变的影响因...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人名的概述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说明
1.3.1 河北省东钓鱼台村的相关介绍
1.3.2 研究对象的阶段划分
第2章 东钓鱼台村人名形式的考察
2.1 东钓鱼台村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1 第一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2 第二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3 第三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4 第四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2 东钓鱼台村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1 第一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2 第二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3 第三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4 第四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3 东钓鱼台村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1 第一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2 第二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3 第三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4 第四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4 东钓鱼台村人名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1 第一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2 第二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3 第三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4 第四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第3章 东钓鱼台村各个阶段人名形式特点之比较
3.1 各个阶段人名语音形式特点比较
3.1.1 各个阶段人名声调分布情况的比较
3.1.2 各个阶段人名声调组合和情况的比较
3.1.3 各个阶段人名叠音情况比较
3.2 各个阶段人名用字形式特点比较
3.2.1 各个阶段人名用字数量的比较
3.2.2 各个阶段高频字的比较
3.2.3 各个阶段生僻字情况比较
3.3 各个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特点比较
3.4 各个阶段人名单双名情况及重名情况比较
3.4.1 各个阶段人名单双名情况的比较
3.4.2 各个阶段人名重名情况的比较
第4章 东钓鱼台村人名形式演变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文化对人名形式的影响
4.2 社会心理对人名形式的影响
4.3 社会环境对人名形式的影响
第5章 从东钓鱼台村人名现状引发的对命名的思考
5.1 当今社会重名现象分析
5.2 当今人名生僻字情况分析
5.3 起名的发展趋势预测
5.4 如何应对当代人名产生的社会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籍人名词义泛化及对语文词典收词的启示[J]. 陈浩,周艳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9)
[2]从“80后”人名用字看当今人名用字问题[J]. 孙和平,尹赛华.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3)
[3]21世纪初大学生人名用字的研究[J]. 郑淑花. 武夷学院学报. 2010(01)
[4]两代人名字比较研究[J]. 管晓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3)
[5]现代汉族人名的价值取向及相关问题[J]. 辛永芬. 中州学刊. 2008(05)
[6]汉语人名的社会语言学内涵[J]. 范庆芬.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3)
[7]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社会文化性探微[J]. 钱兴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8]汉语姓名的时代特征[J]. 刘师健. 文教资料. 2006(17)
[9]2004年舆情研究综述[J]. 王来华,刘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汉语人名用字管窥[J]. 李益德,李学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D]. 生辉.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转义人名的应用分析[D]. 崔丽芳.河北大学 2008
[3]博客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 宫领强.暨南大学 2008
[4]特殊的概念隐喻—人名隐喻[D]. 陈璟璟.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刻有琼瑶烙印的诗意命名[D]. 戈小莉.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3229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人名的概述
1.2 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说明
1.3.1 河北省东钓鱼台村的相关介绍
1.3.2 研究对象的阶段划分
第2章 东钓鱼台村人名形式的考察
2.1 东钓鱼台村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1 第一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2 第二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3 第三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1.4 第四阶段人名的语音形式考察
2.2 东钓鱼台村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1 第一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2 第二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3 第三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2.4 第四阶段人名的用字形式考察
2.3 东钓鱼台村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1 第一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2 第二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3 第三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3.4 第四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的考察
2.4 东钓鱼台村人名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1 第一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2 第二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3 第三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2.4.4 第四阶段单双名及重名情况考察
第3章 东钓鱼台村各个阶段人名形式特点之比较
3.1 各个阶段人名语音形式特点比较
3.1.1 各个阶段人名声调分布情况的比较
3.1.2 各个阶段人名声调组合和情况的比较
3.1.3 各个阶段人名叠音情况比较
3.2 各个阶段人名用字形式特点比较
3.2.1 各个阶段人名用字数量的比较
3.2.2 各个阶段高频字的比较
3.2.3 各个阶段生僻字情况比较
3.3 各个阶段人名语义形式特点比较
3.4 各个阶段人名单双名情况及重名情况比较
3.4.1 各个阶段人名单双名情况的比较
3.4.2 各个阶段人名重名情况的比较
第4章 东钓鱼台村人名形式演变的影响因素
4.1 社会文化对人名形式的影响
4.2 社会心理对人名形式的影响
4.3 社会环境对人名形式的影响
第5章 从东钓鱼台村人名现状引发的对命名的思考
5.1 当今社会重名现象分析
5.2 当今人名生僻字情况分析
5.3 起名的发展趋势预测
5.4 如何应对当代人名产生的社会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典籍人名词义泛化及对语文词典收词的启示[J]. 陈浩,周艳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9)
[2]从“80后”人名用字看当今人名用字问题[J]. 孙和平,尹赛华. 咸宁学院学报. 2010(03)
[3]21世纪初大学生人名用字的研究[J]. 郑淑花. 武夷学院学报. 2010(01)
[4]两代人名字比较研究[J]. 管晓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3)
[5]现代汉族人名的价值取向及相关问题[J]. 辛永芬. 中州学刊. 2008(05)
[6]汉语人名的社会语言学内涵[J]. 范庆芬.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3)
[7]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社会文化性探微[J]. 钱兴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8]汉语姓名的时代特征[J]. 刘师健. 文教资料. 2006(17)
[9]2004年舆情研究综述[J]. 王来华,刘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0]汉语人名用字管窥[J]. 李益德,李学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5(01)
硕士论文
[1]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D]. 生辉.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转义人名的应用分析[D]. 崔丽芳.河北大学 2008
[3]博客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 宫领强.暨南大学 2008
[4]特殊的概念隐喻—人名隐喻[D]. 陈璟璟.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刻有琼瑶烙印的诗意命名[D]. 戈小莉.四川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73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37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