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Covid-19“道德隐喻”的赋魅与祛魅

发布时间:2021-10-05 11:27
  在疫情传播过程中,Covid-19一开始充满了"瘟疫"传播的疾病隐喻,尤其是在大规模爆发时,关于这一疾病的消极道德隐喻铺天盖地。但是,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获得了更多关于疾病的认知信息和防控手段,由无知到可知,疾病的不良道德隐喻逐渐消解。但疾病的隐喻不会消亡,只有诉诸理性的科学传播和诉诸感性的人文关怀同时在场,我们才能真正还原关于疾病本身的认知和记忆。 

【文章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1(0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修辞赋魅:隐喻发生的原始无意识
    (一)无知期:道德隐喻生产幻象
    (二)扩散期:道德隐喻的集体滥用
二、修辞返魅:隐喻的社会功能
    (一)理性期:道德隐喻的政治动员
    (二)返魅期:道德隐喻的异化和刻奇
三、修辞祛魅:隐喻重塑
    (一)隐喻重置的标准之一是科学范式
    (二)隐喻重置的标准之二是人文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疾病的道德归因分析[J]. 孙雯波.  伦理学研究. 2018(06)
[2]“他们来了”——从《鼠疫》谈瘟疫的隐喻[J]. 崔洁莹.  名作欣赏. 2016(06)
[3]祛魅的意义与危机——马克斯·韦伯祛魅观及其影响探论[J]. 王泽应.  湖南社会科学. 2009(04)



本文编号:3419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19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