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乔姆斯基I-语言/E-语言之分的原则化诠释

发布时间:2021-10-23 23:54
  本文探究乔姆斯基I-语言/E-语言之分的语言研究价值和理论诠释意义,以期达到原则化诠释的理论高度。刺激贫乏现象是I-语言/E-语言之分的研究缘起,而乔姆斯基的自愿存疑、主动生惑并辩证求解的研究理念则是该研究的原始驱动力。在生物属性方面,I-语言属于狭义语言官能,而E-语言是线性化的I-语言,属于广义语言官能。在句法特性方面,狭义句法等同于I-句法,而广义句法包括狭义句法和E-句法。E-语言对I-语言产生反向的"回溯"操作,形成"回溯语言"(RI-语言)。在理论诠释方面,不同于E-语言,I-语言有助于解答所有"乔姆斯基五问"。生成语法学派不满足于I-语言/E-语言研究的观察、描述及解释的充分性,旨在实现I-语言研究的"超越解释充分性"。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5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乔姆斯基I-语言/E-语言之分的原则化诠释


语言/语法、I-语言/E-语言和思维语/交际语的关系

语言,语言习得,儿童,乔姆斯基


“语言学的基本经验问题是解释人类如何能够习得语言知识”(Chomsky1977:81)。I-语言/E-语言之分的研究缘起是语言习得的刺激贫乏(poverty of stimulus)现象,即:儿童习得语言的贫乏输入与丰富产出之间的显著非对称性。我们将I-语言和E-语言在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表述如下:乔姆斯基“对刺激贫乏现象的生惑存疑是启动实证研究的主要切入点”(马志刚2016:49)。我们主张,乔姆斯基“自愿存疑”的是儿童的习得环境竟然是他人产出的极为贫乏的E-语言,乔姆斯基“主动生惑”的是如此贫乏的E-语言竟然能够促使儿童自身产出极为丰富的E-语言,那么儿童语言习得的“黑盒”就是UG所天赋的I-语言。为此,乔姆斯基“辩证求解”的是I-语言/E-语言之分如何能够辩证合理地解释习焉不察的儿童语言习得现象:“I-语言是指说话者头脑中掌握的语法知识,E-语言是指运用语法知识生成的句子的集合”(徐烈炯2008:219)。语言习得研究关注的是UG与习得机制如何促成I-语言的发展与完善(Yang 2002,2016)。

语言,语法,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借用了Otto Jespersen的“I-语言”概念。Jespersen(1924)提出,说话者心智中存在的某种“结构概念”能够“明确地指导他表达自己的语句”,特别是他自己不熟悉的“自由语句”。乔姆斯基(Chomsky 1986:21)将这种“结构概念”称为“I-语言”。由于语言规则“能够生成或构建这种语言的规则,就像宪章的条款或者围棋的规则”(同上:27-28),因此I-语言规则生成了E-语言现象。乔姆斯基(Chomsky 1982)提出,从语言研究到语法研究的转向就是从实际语料整理到语法系统研究的转向,也就是“将语言研究从外在化(externalization)的现象转向至内在化(internalization)的表征”(Chomsky1986:24)。因此,从语言研究到语法研究的转向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外在化的E-语言转向至内在化的I-语言。Naoki(2017:20)将语言、语法、I-语言和E-语言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如下:随着“最简方案”(Chomsky 1995)研究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乔姆斯基(Chomsky 2007)认为语言的首要功能是用于思维,交际只是语言的次要功能,因此他将I-语言表述为“思维语”(Language of Thought或Mentalese)。“交际语是外在化了的内在思维语”(宁春岩2018:7),因此我们将E-语言表述为“交际语”。另外,依据Chomsky(2012)的“回溯”或“再内在化”(re-internalization)概念,Ning(2016)提出,E-语言能够回溯至I-语言并产生“回溯语言”或“再内在化语言”(re-internalized language,即RI-语言)(详见4.2.2)。我们据此将Naoki(2017)的关系表述图更新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谈语言信息结构理论[J]. 陆俭明.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2)
[2]乔姆斯基内/外在主义语言观解析[J]. 曾丹.  语文建设. 2017(17)
[3]Chomsky标符理论及其原则解释力分析[J]. 陆志军,何晓炜.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2)
[4]Chomsky最简方案理论的新进展[J]. 陆志军.  外国语文研究. 2017(01)
[5]自愿存疑、主动生惑:刺激贫乏(POS)论再探——以英语助动词前置为例解读生成语言学的最简计算[J]. 马志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5)
[6]I-Language, E-Language and RI-Language[J]. Chunyan Ning.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16(01)
[7]生成语法中的LF缺失[J]. 宁春岩.  当代语言学. 2014(01)
[8]从不完美交际语到完美思维语的句法推导[J]. 宁春岩.  当代语言学. 2002(02)



本文编号:3454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54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