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量词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17:32
  本研究从理解、产出、句子重复和畴化生成四个方面考察汉语普通话SLI儿童对量词的习得情况。36名3—6岁儿童分三组(SLI儿童组、年龄对照组及平均句长对照组),每组12名参加量词诱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SLI儿童已经把"个"作为句法上的占位符使用并且已经掌握量词的基本句法结构;2)SLI儿童量词产出中"个"的泛化程度与正常儿童近似;3)对于不同类别量词的理解和产出,SLI儿童与平均句长组儿童习得情况近似,但明显弱于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4)SLI儿童的形状量词畴化和生成能力显著低于两组正常儿童。研究认为,汉语普通话SLI儿童量词发展较为迟缓,其量词发展状态位于正常同龄儿童量词发展连续体的尾端。 

【文章来源】:外语教学. 2020,41(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汉语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量词习得研究


实验II量词理解正确率

量词,范畴


图1.实验II量词理解正确率此外,我们结合诱发性自发语料就三组受试在产出中的错误类型进行了分析归类。分析发现SLI儿童量词使用错误主要表现为“个”替换、跨范畴替换、同范畴替换。如:“这里有两个小猫”(“个”替换);“墙上有一只画”(跨范畴替换);“我吃了一块香蕉”(实际情况是“一根香蕉”,即同范畴替换)等。这与产出实验中的错误类型相符,如表7所示:产出实验中各类错误类型的分布,三组近似,错误比重最高的是“个”替换,其次是跨范畴替换及同范畴替换。以上结果一定程度上显示SLI组的量词使用相对于TDA组呈现发展迟缓的趋势,无明显异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修辞构式“一量名”的生成基础与机制——兼论修辞构式生成的可能性和现实性[J]. 邱莹,施春宏.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9(06)
[2]汉语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关系从句理解研究[J]. 何晓炜,喻浩朋.  现代外语. 2013(04)
[3]汉语普通话特殊语言障碍儿童“把”字句习得研究[J]. 曾涛,李慧,李珂,何晓炜.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3(01)
[4]汉语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体标记“了”和“在”的产出研究[J]. 何晓炜,孙蓝,田琳.  外语教学. 2013(02)
[5]普通话特殊型语言障碍儿童否定结构习得研究[J]. 何晓炜,戴慧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04)
[6]汉语个体量词认知研究述评[J]. 张启睿,舒华,刘友谊.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4)
[7]4—6岁儿童掌握汉语量词水平的实验研究[J]. 方富熹.  心理学报. 1985(04)
[8]4—7岁儿童掌握量词的特点[J]. 应厚昌,陈国鹏,宋正国,邵渭冥,郭英.  心理科学通讯. 1983(06)



本文编号:3455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55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