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献看“因”的本义
发布时间:2021-11-14 11:54
对"因"的本义学界有"垫席"、"死"、"囚"、"包裹"及"就"等不同看法。根据字形判断,其在甲骨文、金文及战国文字中可能有"包裹"或"承载"义;考察甲骨文用例存在动词用法;在传世文献中的早期用法为动词义。据此推定,"因"的本义可能为表存现的动词义"在(垫席)上/(衣物)里"。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2020,30(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从字形演变看“因”的本义
3 从出土文献的用法看“因”的本义
3.1 从甲骨文用法看“因”的本义
3.2 从金文用法看“因”的本义
4 与传世文献印证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因”的本义及其在先秦文献里的意义和用法——对《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的思考与实例分析[J]. 陈会兵,胡龙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06)
[2]连词“则”的起源和发展[J]. 李杰群. 中国语文. 2001(06)
[3]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 1998(01)
本文编号:3494590
【文章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2020,30(09)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从字形演变看“因”的本义
3 从出土文献的用法看“因”的本义
3.1 从甲骨文用法看“因”的本义
3.2 从金文用法看“因”的本义
4 与传世文献印证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因”的本义及其在先秦文献里的意义和用法——对《古代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教学的思考与实例分析[J]. 陈会兵,胡龙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06)
[2]连词“则”的起源和发展[J]. 李杰群. 中国语文. 2001(06)
[3]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 1998(01)
本文编号:3494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49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