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基于语言主观性理论的汉日指示词句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5 23:53
  本文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和现代日语中的指示词短语N1DN2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汉日对译语料库来考察汉日语言特征的异同,并试借由认知语言学——语言主观性的相关理论分析N1DN2句式的汉日不同点。首先,我们考察了汉语N1DN2句式的功能和特征用法。汉语N1DN2句式具有存在于语境上文的事物N2,通过D的概念整合手段,使N2本身具备的已知的某属性或特征(包括其他相似的隐含特征),在语境中被突显或激活的功能。汉语N1DN2句式基本均多少包含主观感情评价语义,其中“N2”既可以是否定评价语义也可为非否定评价语义。其次,我们还对比考察了汉日N1DN2句式的特征,并从两个方面对其特征的不同点进行了说明解释。第一,由于表感情评价语义的汉日N1DN2句式本身使用有不同的限制,导致汉日语言出现特征的不同。也就是说,汉语N1DN2句式在表达感情评价语义的时候需要“我-你”的对话框,并体现着事态的现场性,但是日语N1DN2句式的这种限制倾向并不明显。第二,汉日语言在使用指示词在指示对象时,说话人的认知基准存在本质不同。即就是,在言谈现场中,汉语更重视由指示对象的可及性而触发的说话人对指示对象或听话人的移情程度,而... 

【文章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鸣谢
要旨
摘要
はじめに
第1章 先行研究
    1.1 中国語の指示詞句
        1.1.1 木村英樹(1983)
        1.1.2 张伯江(2010)
        1.1.3 李小军(2014)
    1.2 日本語の指示詞句
        1.2.1 鈴木智美(2006)
        1.2.2 鈴木智美(2008)
    1.3 指示詞句の中日対照
        1.3.1 史隽(2013)
        1.3.2 白晓光(2016)
第2章 本研究の理論背景
    2.1 言語の主観性
    2.2 理想化認知モデル
第3章 言語の主観性からみる中日指示詞句の対照
    3.1 問題提起
    3.2 研究方法
        3.2.1 調査対象
        3.2.2 調査手順
    3.3 感情?評価意味を表す「这种X
        3.3.1 「这种 X…」文の基本的機能
        3.3.2 「这种 X…」文の特徴的な表現
    3.4 「这种(そんな)X…」文の中日対照
        3.4.1 「理想化認知モデル」による中日特徴表現
        3.4.2 主観性理論に基づく中日特徴相違の解釈
おわりに
参考文献
付録(1)中日対訳小説の詳細
付録(2)日中対訳小説の詳細
付録(3)「そんな」と「这种」の対応用例一覧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知参照点与“你这(个)NP”构式[J]. 胡清国,高倩艺.  汉语学习. 2018(02)
[2]语言的主观性与人称指示语[J]. 杨佑文,管琼.  外语学刊. 2015(03)
[3]话语标记语的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探析[J]. 张博宇.  外语学刊. 2015(03)
[4]构式“好你个+X”的负面评价功能及成因[J]. 李小军.  北方论丛. 2014(02)
[5]表负面评价的语用省略——以构式“(X)真是(的)”和“这/那个+人名”为例[J]. 李小军.  当代修辞学. 2011(04)
[6]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J]. 张伯江.  中国语文. 2010(03)
[7]语言的ICM和语言研究的ICM[J]. 熊学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8]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 方梅.  中国语文. 2002(04)
[9]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博士论文
[1]基于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连续统的语篇言据性分析[D]. 陈征.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37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37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b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