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2:22
  本文以现代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事实出发,在立足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构成基础、变项V的分类、语义类型、语境因素、不对称现象等角度进行研究,并且在语义分类上进行详细的细化分类,概括出“承受义”和“认知义”两大语义方向,并结合语境因素从经济、时间、资源、评价等角度对“V得/不起”进行语境分析。最后对“V得起”和“V不起”的不对称原因进行分析。绪论部分,主要是前人对能性述补结构的研究成果综述,介绍了能性述补结构的类型、语义、各组成部分的含义等方面。第一章主要分析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内部构成情况。分别对“V得/不起”的常项“不”、“得”、“起”,变项“V”进行分析。讨论“V得/不起”中“起”的语法功能,进入此格式的V的特征以及分类。最后从语义、语法两个维度考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格式功能。第二章详细考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境意义与语义类型。基于对大量语料的搜集整理,将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义分为“承受义”、“主观认知义”两大类,然后根据语境内所用动词V的不同对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义进行详细分类...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课题研究的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0.2.1 能性述补结构的类型及意义
        0.2.2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结构中“V”的研究现状
        0.2.3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结构中“起”的研究现状
        0.2.4 “V得/不起”结构中“得/不”的研究现状
        0.2.5 “V得/不起”结构的研究现状
        0.2.6 “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研究综述
    0.3 存在的问题
    0.4 研究目的和意义
    0.5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构成基础
    1.1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中的“V”
        1.1.1 动词V的音节特点
        1.1.2 “V”的分类
    1.2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中的“得/不”
    1.3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中的“起”
    1.4 “V得/不起”的语义格式
2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语义分类
    2.1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表承受义
        2.1.1 承受经济压力的能力
        2.1.2 承受时间消耗压力的能力
        2.1.3 承受身心压力的能力
        2.1.4 承受资源消耗压力的能力
        2.1.5 承受评价压力的能力
    2.2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表认知义
        2.2.1 记忆认知义
        2.2.2 感觉认知义
    2.3 熟语及固定搭配
3 “V得/不起”不对称现象分析及其原因
    3.1 语法化趋势
        3.1.1 “得”的语法化
        3.1.2 “起”的语法化
        3.1.3 “得起”和“不起”的语法化
    3.2 使用频率的不对称
    3.3 表达的意义不同
    3.4 语言运用上的不对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语料库语言学. 2016(01)
[2]能性述补结构“V不起”和“V不得”探析[J]. 袁文.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04)
[3]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O)”的句法语义考察[J]. 杨万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不对称的原因[J]. 李长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10)
[5]汉语可能补语的语法意义[J]. 孙利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1)
[6]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O)”的历时演变[J]. 杨万兵.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6(05)
[7]再谈构成可能补语“V得/不C”的条件[J]. 郝玲.  语文学刊. 2006(16)
[8]宋话本可能式句法结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分析[J]. 朱明来.  求索. 2005(07)
[9]“V得C”与“能VC”句法比较[J]. 韩书庚.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04)
[10]与“V得起”和“V不起”相关的问题[J]. 彭湃,彭爽.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1)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D]. 孙姃爱.北京语言大学 2009
[2]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 刘芳.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 李剑影.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外国留学生“V得/不起”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孙婷婷.扬州大学 2014
[2]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多角度研究[D]. 许斌.吉林大学 2013
[3]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研究[D]. 张婉.上海师范大学 2009
[4]能性述补结构“V不了”研究[D]. 赵福龙.延边大学 2007
[5]“V得/不C”结构研究[D]. 孙放.吉林大学 2006
[6]“不能V”与“V不C”比较研究[D]. 刘慧.吉林大学 2006
[7]可能补语在北方官话里的不对称考察[D]. 孙利萍.河南大学 2003
[8]汉语能性结构研究[D]. 韩书庚.延边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8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48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