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再谈翻译学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1-12-30 16:33
  超越论现象学的"交互主体性"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但译界对此并未达到应有认知,因而易为当下"流行"的社会学层面交互主体性研究所误导。鉴此,本文首先梳理了交互主体性概念及其与同感、意向性、共现等几个重要概念或范畴的关系;其次在翻译学语境内展开相关讨论,主要聚焦于作-译-读三者的定位及关系、译者主体性及其经验-意识双重运作等;最后对未来可能负面影响相关研究的因素作出分析,主要以舍勒的交互主体性为对象。本文旨在明确超越论交互主体性对翻译研究的重要启示作用,以期进一步推动译界相关研究的深入展开。 

【文章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43(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再谈翻译学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


内在时间的“现在”流动图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事物感知与价值感受的奠基关系的再思考——以及对佛教“心-心所”说的再解释[J]. 倪梁康.  哲学研究. 2018(04)
[2]从同感现象学到现象学神学——埃迪·施泰因与胡塞尔的思想关联(上)[J]. 倪梁康.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3]“悬搁”上帝如何?——从现象学含义论看本雅明的“纯语言”[J]. 张琳.  现代哲学. 2017(05)
[4]胡塞尔与舍勒:交互人格经验的直接性与间接性问题[J].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5]什么是现象学[J]. 张祥龙.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5)
[6]胡塞尔与舍勒:人格现象学的两种可能性[J]. 倪梁康.  哲学动态. 2015(08)
[7]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J].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8]何为本质,如何直观?——关于现象学观念论的再思考[J]. 倪梁康.  学术月刊. 2012(09)
[9]施莱尔马赫和伯艾克对诠释学方法论的不同建构[J]. 牛文君,彭启福.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1)
[10]何谓主体,如何生成——与段德智《主体生成论》相关的思考[J]. 倪梁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本文编号:3558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58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