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越语借代修辞格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22:57
  借代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在任何语言当中都能看到借代的存在。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为了想描写某事某物但不愿说明本体,而借用与本体具有相关性的事物相互替换以展示所想表达的意义。然而,语言学家似乎并没有对汉、越语中的借代给予较深入的对比研究。本文在汉、越语借代的各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语之间的差异,以此突出借代对于语言的特征。中国和越南山连山、水连水,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亲戚;中国文化影对越南文化而言有着深奥的响印痕,可却各具有特色。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影响到人们对借体的联想,从此形成的千态万状的借体选择。正是因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文化因素,二者在交际的过程中容易被这种共性掩盖,很容易混淆,这也会成为学习的困扰。为了能够在教学、翻译、交际方面正确地使用借代辞格,本论文在分别归纳出汉语和越南语各自的借代修辞概念、分类的前提下对比分析两国文化对各自借代修辞表达的影响,从而总结出二者的异同;这些有助于文化研究、语言教学和汉越语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汉语借代辞格研究综述
        (二)越南语借代修辞格研究综述
        (三)汉、外语借代修辞格对比研究综述
        (四)汉、越南借代修辞格对比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语料来源
第一章 汉、越语借代修辞格
    第一节 借代修辞格
    第二节 汉、越语借代分类
    第三节 分辨借代与其他修辞手法
第二章 汉、越语借代辞格在语言中的运用对比
    第一节 汉、越语书面语中的借代
    第二节 汉、越语口语中的借代
第三章 借代修辞格的交际功能及表达艺术效果
    第一节 借代修辞格的语用
    第二节 汉、越借代修辞格的表达效果
第四章 民族文化对借代修辞格的影响
    第一节 借代修辞格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借代修辞格受风俗习惯的影响
    第三节 借代修辞格受宗教信仰的影响
第五章 借代修辞格研究的启示
    第一节 借代对教学方面的启示
    第二节 借代对翻译方面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修辞批评视域下的批评转喻分析模式新探[J]. 李克,王湘云.  现代外语. 2015(02)
[2]借代词语与留学生的词汇教学[J]. 刘艳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
[3]比喻与借代的构成原理新探[J]. 易匠翘.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6)
[4]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J]. 李勇忠.  外国语言文学. 2003(04)
[5]谈借代格的构成方式[J]. 方曙明.  池州师专学报. 2003(02)
[6]汉语借代和英语Metonymy的对比与翻译[J]. 康旭平.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04)
[7]借代的比喻基础及其构成方式[J]. 曾庆茂.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9(04)
[8]关于借代的定义问题[J]. 杨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3)
[9]现代汉语修辞学[J]. В.ц.戈列洛夫,王德春.  当代修辞学. 1982(01)
[10]词的借代义[J]. 韩陈其.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1(02)

博士论文
[1]《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 刘艳平.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汉缅比喻修辞格对比研究[D]. 张艳春.广西民族大学 2016
[2]俄语口语中借代的特点及其表情功能[D]. 赵雪.首都师范大学 2008
[3]汉语词汇借代义研究[D]. 徐剑.内蒙古大学 2006
[4]维汉英语借代修辞格比较研究[D]. 阿娜尔古丽.新疆大学 2004
[5]俄汉语借代辞格对比研究[D]. 宋英男.黑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5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65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d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