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现代汉语“V+NP1+NP2”的句法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20:33
  “V+NP1+NP2”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动名组合形式,以往关于这一对象的研究多集中于双宾结构,但这一词类序列并非只有双宾这一种结构类型。本文选取词类排布序列相同的“V+NP1+NP2”作为研究对象,试对“V+NP1+NP2”这一序列涵盖的结构类型作详细的普查,梳理出它的结构类型,并讨论每类结构的句法语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引进及物性理论,具体分析“V+NP1+NP2”内部各类结构的及物性,并清理其内部的多义情况,以期对动名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梳理学界对“V+NP1+NP2”的相关研究,并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第二章旨在描写“V+NP1+NP2”的结构类型。结合“V+NP1+NP2”形式上的特点、动名间及两个名词性成分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本文将其分为六类:C1“给他三本书”类;C2“偷他三本书”类;C3“训了半天小李”类;C4“编选论文48篇”类;C5“拜访旧友吴敬琏”类;C6“喜欢他大眼睛”。同时,考虑到语用因素,我们把“编选论文48篇”一类结构看作是“V+数量名”结构的变式,这种变式是为了强化语用焦点而...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双宾视野下的“V+NP1+NP2”研究
        1.2.2 关于“V+NP1+NP2”的其他研究
        1.2.3 小结
    1.3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1.3.1 原型范畴理论
        1.3.2 连续统理论
        1.3.3 构式语法理论
        1.3.4 及物性理论
    1.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语料来源
2 “V+NP1+NP2”的类型
    2.1 “给他三本书”类
        2.1.1 “给他三本书”类结构的句法语义情况
        2.1.2 “给他三本书”类中“NP1”、“NP2”的构成
    2.2 “偷他三本书”类
        2.2.1 “偷他三本书”类结构的句法语义
        2.2.2 “偷他三本书”类结构中“NP1”、“NP2”的构成及语义类型
    2.3 “训了半天小李”类
        2.3.1 “训了半天小李”类结构的句法语义
        2.3.2 “训了半天小李”类结构的相关结构
    2.4 “编选论文48篇”类
    2.5 “拜访旧友吴敬琏”类
    2.6 “喜欢他大眼睛”类
    2.7 小结
3 “V+NP1+NP2”的及物性
    3.1 影响“V+NP1+NP2”及物性的参数
    3.2 “V+NP1+NP2”各小类结构在及物性系统中的定位
        3.2.1 谓语动词方面的及物性参数
        3.2.2 宾语方面的及物性参数
        3.2.3 构式方面的及物性参数
        3.2.4 “V+NP1+NP2”的及物性连续统
    3.3 及物性对“V+NP1+NP2”句法语义特点的解释力
4 “V+NP1+NP2”结构的多义性
    4.1 “V+NP1+NP2”表义的多样性
    4.2 “V+NP1+NP2”的同形多义及成因分析
        4.2.1 一词多义与词的兼类
        4.2.2 不同语义关系同形
        4.2.3 不同句法结构同形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语料库的“弄”字句及物性研究[J]. 胡骏飞,陶红印.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01)
[2]连续统问题与薄实在论[J]. 高坤.  逻辑学研究. 2016(02)
[3]与“动词+时量成分+宾语”结构有关的几个问题[J]. 匡鹏飞.  语文研究. 2015(04)
[4]双宾构式的事件结构分析及其句法表达的条件[J]. 林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5]非宾格化与非作格化视角下的双及物构式意义[J]. 谢亚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6]“吃了他三个苹果”句式的构式归属——兼议汉语单双宾构式范畴间过渡的渐进性[J]. 王志娟.  海外英语. 2015(02)
[7]及物动词非宾格化与双宾语结构的题元更替研究[J]. 马志刚.  外国语言文学. 2014(03)
[8]语言及物性的构式研究[J]. 吴义诚,李艳芝.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03)
[9]析“S+V+NP1+NP2”结构——也谈双宾语句[J]. 曾晓鹰.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10]“V他+QM+NP”构式的承继解析及其功能理据探究[J]. 顾鸣镝,汤京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05)

博士论文
[1]与现代汉语名词相关的选择性研究[D]. 柳成姬.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典型性研究[D]. 张建.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给予句研究[D]. 延俊荣.复旦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现代汉语“给”字双宾结构[D]. 葛琪琪.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现代汉语“获取义”双宾语句研究[D]. 张健.辽宁大学 2012
[3]“远宾续动”结构研究[D]. 李志华.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现代汉语获取义双宾句研究[D]. 沈君莉.上海师范大学 2009
[5]十年来“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研究综述[D]. 谷珊.吉林大学 2008
[6]现代汉语双宾动词研究[D]. 冯雅.鲁东大学 2007
[7]非典型双宾结构研究[D]. 王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8]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结构浅析[D]. 危艳丽.华中科技大学 2006
[9]含时量成分的二价动词句研究[D]. 于景超.河北师范大学 2006
[10]双宾句的语义、认知基础[D]. 范玲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690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690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6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