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职业需求驱动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核心视角

发布时间:2022-01-12 18:01
  "互联网+"时代,教育、传媒等行业领域对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广泛的需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直面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困境,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在职业需求驱动下,以课程体系改革、综合实践改革为核心,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文章来源】: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5(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职业需求驱动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核心视角


教育领域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专业人才职业要素因子分布

传媒,媒体,文学,人才


以下是基于“智联招聘”平台北京、上海、天津区域,以“教育/传媒/广告”作为行业范围,以“编辑”“记者”“文案”和“网络/新媒体/融媒体编辑”“网络/新媒体/融媒体记者”“网络/新媒体/融媒体文案”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就岗位职责、任职要求等职业要素予以分析综合生成的“编辑、记者、文案”与“网络/新媒体/融媒体编辑、记者、文案”作为专业人才,用人单位对从业者职业要素因子的倾向性分布(图2):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为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技术并全面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传统媒体纷纷向新型数字媒体转型。应该说,作为对传统媒体的延伸,以新型数字媒体为主体的“互联网+传播”,后浪迭代前浪的冲击力显然更为猛烈。适应这一剧烈变化的行业形势,传媒领域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微博、微信、头条、公众号等新媒体、自媒体平台运营经验”等近乎全新的从业要求或者说角色期待。以融媒体为例,其通过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立体式呈现的方式,实现了将传统纸媒无法传达的部分内容得到了可视化、可听化的呈现,正在彰显着融媒时代融合新闻的魅力。“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对融媒体记者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升对新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力、驾驭能力,培养独到的‘新闻眼’,才能做出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提升自身在融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3]对于传统媒体从业者来说,承担“采”“编”“写”某一个环节工作的状态必然要被打破,唯一现实的选择是融媒体从业者向“多面手”的角色转型——而这一转型过程对既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如何当好融媒体记者[J]. 叶素健.  新闻世界. 2018(09)
[2]广播电视艺术类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观察与思考——以播音主持、编导专业为例[J]. 高有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2(11)



本文编号:3585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85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f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